沉闷的鼓点,飘扬的笛声,伴随着默然的踏步声,和军官不时响起的高亮嗓音,构成了步兵队列的主旋律。
相向而行的帝国警卫队和英国红杉军精锐,肩扛燧发枪跟随着前面的脚步走向‘死神的镰刀’。
在进攻前,英军指挥官为了尽快分出胜负,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来弥补己方兵力不足的劣势,命令所有的兵团必须在看清对方士兵的‘眼白’时,才允许停下打出第一轮齐射。
而正常人想要清晰的看到对面眼白,起码也要接近到20码以内,也就是走到相距十几米的时候,再停下开火!!!
这在欧陆其他国家的军队中,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的命令,别说是士兵了,就连军官也会拒绝执行这种送死的命令,燧发枪的命中率再坑爹,也足以在30米以内成片的击杀人体了……
也就是说,英国红杉军要真真切切的顶着枪林弹雨前进到足够近的距离,才能开火!
在这种战术面前,什么个人战斗技能训练成果的,都变得没有多大意义,唯有纪律和队列,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队列决定了齐整的横队被一轮轮排枪打出缺口时,后面的士兵能及时的替补上去,纪律则是保证近距离面对枪弹的士兵不会吓尿裤子的保障……
成三条战列线前进的英国红杉军,每条战列线的横队方阵拥有4排士兵,标准的交替射击的队形,英国人可不单单只会所谓的三列齐射战术,那种战术是用在长时间排队枪毙中的,想要速战速决自然是让己方战列线时刻保持进攻态势最好不过。
在四处横飞的实心弹,将人体的大腿,胳膊乃至脑袋打的粉碎期间,双方的战列线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一百米,九十米,八十米!
无论是帝国警卫队还是英国红杉军都丝毫没有停下来齐射的打算,还在不急不慢踏着‘鹅步’挺胸抬头扛着燧发枪向前走,没有表情的面容上,不知有多少人在发丝间流下滴滴冷汗,他们虽然因为严格的训练能直面这种场面,但要说内心不害怕紧张,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死板严谨的排队枪毙战术,就是用训练和严格的纪律将士兵打造成一个个如同机器零件版的呆滞生物,让他们习惯性的服从命令,本能的根据军官的口令,执行基本的行进,停止,开火,装填等固定动作,普鲁士人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满脑子只知道装填开火的普鲁士士兵在一分钟内甚至能打出5发子弹!
要知道,欧陆各国普通正规军的平均燧发枪射速,一分钟只能达到2发左右。
毕竟训练期间的射击和战场上面对敌人黑洞洞枪口的射击,那是完全俩个概念,哪怕是训练有素的精锐老兵,在战场上那种刺激紧张的环境里,也可能屡屡出错,近代欧洲的排队枪毙战斗结束后,缴获的燧发枪里往往会发现塞着俩发,三发,四发乃至更多的铅弹没有打出去……
根据历史记载,战场上这种填满子弹的燧发枪,最高记录是枪管里塞进了整整12发子弹!
可想而知,拿着这杆火枪的士兵,那真是从开战到结束一发子弹都没打出去……
这类塞满子弹的燧发枪比比皆是,并不是个别现象,这也是排队枪毙中,对射的杀伤力不高的原因之一,其中很多火枪兵看似在机械的装填,瞄准和扣动扳机,实则什么都没有打出去……
甚至连士兵本身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打没打出去,面无表情不代表着无所畏惧保持着清醒的大脑,枪弹横飞的战场上,更多的是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本能的按照训练养成的惯性作战的士兵,而不是满脸理智的老兵油子。
现代战争的士兵是无法想象那种排队枪毙战场的惊悚状态,这也是现代人认为近代排队枪毙战术很傻的原因,直挺挺的站在枪口面前装填子弹,已经不能用心大来形容了!
然而,就是这种被认为是傻叉的排队枪毙战术,横行全世界200多年,确立了以欧洲为世界中心的新秩序,用枪炮彻底压制了璀璨的东方文化。
双方距离在接近到不足50米的时候,帝国警卫队的军官不得不下令停下脚步,因为随着距离的大幅度接近,原本整齐的队列已经开始变得歪歪扭扭,显然,帝国警卫队士兵的情绪已经崩到了极限。
只是,停下脚步的帝国警卫队,仅仅简单疏理了一下队列,并没有做出开火的举动,第一排下蹲第二排站立第三排将枪口从前排间隙伸出去,排成密集三列齐射横队排枪阵列的帝国警卫队,并没有开火,就这么举着火枪瞄着还在踏步向前走的英国红杉军!
要是换做普通的准军事组织或者是民兵,此时早已出现擦枪走火的意外了,好在全面战争系统出产的军队,即便只是普通的正规军,纪律性也可以名列欧陆前茅,帝国警卫队的士兵在军官的弹压下,还能保持着基本的冷静没有扣下扳机。
后方手举单筒望远镜的英军指挥官,看着齐整没有开火的帝国警卫队,情不自禁感叹道:“林皓达这个外族人能统一法国果然有俩下子,他的部队纪律性已经快要赶上我们的小伙子了,当然,还差上那么一点。”
“发射!”在红杉军的第一道战列线步入30米距离后,帝国警卫队军官终于无法忍受这种煎熬,下达了开火的命令,这也是帝国警卫队训练中测试的极限距离,在30米内燧发枪的命中率已经很给力了,无需再冒险拉近距离开火,毕竟帝国警卫队的素质远远没有达到青年近卫军那种程度,拉的太近很可能帝国警卫队先一步被对面打崩……
砰砰砰~~~
一连串白烟在帝国警卫队战列线上接二连三的冒出,前进中的英国红杉军单薄的横队方阵顿时如同割麦子一般成片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