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章局势复杂
见宣德帝心意已决,张辅不好再劝,向宣德帝拱了一下手后退回了自己的队列中,神情显得有些复杂,他为官多年岂会猜不出宣德帝的心思?
在张辅看来,宣德帝心中对他还是有隙,并没有完全信任他,倘若周征在的话宣德帝十有**会委以周征讨伐汉王的重任,谁让周征深得宣德帝的信赖。.最快更新访问:āhА。
如今周征不知道去哪里执行公务,安平侯牛世豪又被派去了大名城坐镇,现在宣德帝身边就剩下义国公张昊一个能征善战的勋贵可以信赖,自然不可能将张昊派去平叛。
再者了,张昊虽然也是一员虎将,但根本就不是汉王的对手。
张本这才推荐阳武侯薛禄率兵前往,因为在京城剩下的这些勋贵中,也只有薛禄能住汉王的气势与其一战了。
实话,薛禄充其量也就是能与汉王一战,要想击败汉王的话,京城里不过三个人而已,也就是张辅、周征和鲁仲乾。
至于鲁仲乾,恐怕人已经跑到汉王那里去了,虽然宣德帝对外宣称鲁仲乾在家休养,但鲁仲乾身为军阁阁员十来天不见踪影,威国公府又闭门谢客,张辅一猜就知道鲁仲乾出事了。
联想到前些天半夜里紧急出城并且追向乐安方向的那些骑兵,以及汉王派来枚青,张辅就不难想象鲁仲乾发生了什么。[9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9执宰大明
或许,张辅早就知道鲁仲乾要潜逃的事情,他擒拿枚青真的就是一出苦肉计,这里面的是是非非恐怕除了张辅外没人知道。
陈刚无疑是幸运的,他此番前来送信可是冒着杀头的危险,虽两军交战不战来使,可是也有斩使以立威的法,如果面对永乐帝或者洪熙帝的话恐怕他就要掉脑袋。
可宣德帝不一样,虽然有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但同时也有君王的城府,故而饶了陈刚一名命,让他回去告诉汉王不要受到一些心怀叵测人的蒙蔽而妄启战端,只要汉王悬崖勒马那么以后还是大明的皇叔,那么一切如常,他绝对不追究此事。
不过,汉王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岂会搭理宣德帝释放出来的善意,况且他现在在气势上压倒了宣德帝,士气如虹,一副稳操胜券的架势,将宣德帝的这番善意当成了怯懦。
随着宣德帝在太和殿上决意御驾亲征,讨伐造反的汉王,京城里大大的衙门有条不紊地为宣德帝亲征的事宜忙活了开来。
锦衣卫北镇抚司、刑部、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在京城里四处捉拿着汉王派人的奸细,搞得京城鸡飞狗跳,草木皆兵。
与此同时,汉王写给宣德帝的那封信也被当做饭书誊抄在纸上张贴于京城大街巷,并且发往全国,以示声讨。
所谓兵贵神速,经过京城各大衙门的一番忙碌,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已经准备妥当宣德帝亲征的各项事宜。
八月二十日的上午,宣德帝到太庙将汉王的罪行告之天地、宗庙和社稷诸神,随后率领十五万大军朝乐安进发。
这是宣德帝登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十五万人浩浩荡荡地在路上行进着,刀枪林立,锦旗招展,人喊马嘶,不仅踩坏了沿途的庄稼,也踏平了周边的土丘,声威浩大,气势惊人。
此次宣德帝出征,命定国公徐永昌、彭城伯张昶守皇城;安乡侯张安、广宁伯刘瑞、忻城伯张荣、建平伯高远守京城;丰城伯李贤、侍郎郭、郭敬、李昶督军饷;郑王朱瞻、襄王朱瞻留守北京。
广平侯袁容、武清侯石山,都督张升、山云,内阁大学士黄淮,黄福、李友直协同郑王和襄王守北京。
少师蹇义、少傅杨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杨荣、太子少保吴中、礼部尚书胡滢、兵部尚书张本、通政使顾佐、英国公张辅、义国公张昊等随驾扈行。
宣德帝任命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为先锋,率军三万在前方给大军开路。
行进的御辇中,宣德帝和张辅、张昊、李云天商议着军情,一张上面标有敌我态势的地图平铺在桌案上。[9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9执宰大明
宣德帝对御驾亲征并不陌生,他十几岁时就跟随永乐帝驰骋大漠,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刀枪林立、前呼后拥的浩大阵势。
不过,以前做出最终决断是永乐帝,而现在变成了他。
宣德帝知道自己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影响战争的成败,故而谨慎心,召集军事经验丰富的张辅和张昊来御辇商议军情,李云天负责在一旁参谋军情。
这张地图是李云天根据所掌握的情报制定的,上面详尽列明了山东各军事重镇的情况以及相关地形。
根据地图上的信息显示,忠于洪熙帝的明军和忠于汉王的叛军已经在山东形成了对峙的态势,代表明军的红色箭头和代表叛军的蓝色箭头将山东地域一分为二。
山东布政使司下辖6府,分别是济南府、济宁府、登州府、青州府、东昌府和莱州府。
其中,明军控制的地区是济南府南部、济宁府和东昌府,叛军控制的地区是济南府北部、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
从地图上看上去的话,那些红色区域和蓝色区域将山东地界沿着左上至右下的方向分成了两半,单从面积上来看的话双方势均力敌。
明军在山东境内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济南城,叛军的兵力集中在德州城和乐安城。
由于朝廷并没有发布征兵的命令,故而山东都司没有征募军队,山东的明军只有八万人:五万在济南城,一万在东昌城,剩下的两万在济宁城。
叛军在德州城的兵力可能达到了惊人的十万,在乐安城有五万,在青州城有两万,其余的三万分布在剩余的州府中。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汉王准备在德州与前来平叛的明军决一死战,毫无疑问,平叛的明军是京畿都督府的精锐,只要将这支军队打垮,那么北直隶境内就任由汉王驰骋。
有消息传言,汉王现在就在德州城里,静待平叛大军的到来,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在战功卓著的张辅和张昊面前,李云天根本没有开口话的份儿,老老实实地在一旁听着两人对战局的分析。
由于德州城集结了汉王的重兵,又易守难攻,故而张辅和张昊建议宣德帝绕过德州城直取乐安,造出攻击汉王的老巢的假象,逼汉王出城决战,前去救援。
“李御史,你如何看眼前的局势?”宣德帝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由得望向了李云天,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一招围魏救赵虽好,但如果汉王不上当,趁机挥师攻向京城,那么后果可就不堪设想,郑王和襄王能否守住京城将是一个未知数。
可要是如果要强攻德州城的话,那么无疑会给明军带来重大的伤亡,届时汉王趁机突袭,极有可能会造成明军一场惨败。
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围城,十五万大军足以将德州城团团围住,只要隔开了汉王与外界的联系,那么其余地方的叛军将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不过汉王非等闲之辈,绝对不会轻易让明军包围德州城,倘若他调来乐安的叛军里外夹击围城的明军,明军很难进行抵挡。
因此张辅和张昊这才决定将汉王的主力从德州城里引诱出来,凭借兵力上的优势与其在野外进行决战。
“陛下,臣觉得汉王身经百战,不会让我军顺利进入德州,极有可能趁我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际在景州伏击我军的先锋部队,给我军一个下马威,不可不防。”
李云天见宣德帝询问他的意见,沉吟了一下后伸手指着地图上景州的地界道。
“两位国公意下如何?”宣德帝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觉得有几分道理,随后看向了一旁的张辅和张昊。
“陛下,李御史言之有理,汉王并不是那种坐以待毙之人,依他的性格很有可能会偷袭我军。”张辅率先开口,冲着宣德帝一躬身,沉声道,“臣觉得应该谕令阳武侯和清平伯,让他二人心行事,提防汉王的伏兵。”
“臣也是此意。”张昊随即也向宣德帝道,李云天的担忧不无道理,汉王的军事才华无可厚非,十有**会出奇兵来牵制明军。
“李御史,你可有御敌之策?”宣德帝见张辅和张昊都同意李云天先前的判断,于是饶有兴致地望着他,想知道李云天是否有解决目前困局的好办法。
“陛下,我军兵多将广,汉王虽然狂傲但颇具军事才华,不会贸然正面与我军硬拼。”
李云天仔细想了想,然后冲着宣德帝躬身道,“依臣看来,汉王可能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趁京城空虚之际偷袭京城,然后再集中力量攻击我军。”
“他难道不怕孤军深入,被我军断了后路?”宣德帝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脸上流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张辅和张昊的眉头则微微皱了起来,神色变得有些严肃,双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陛下,如今北直隶的兵力聚集在了居庸关、宣府镇、真定城和大名城,只要汉王绕过平叛大军,那么在北直隶地界将一马平川,无人能阻其锋芒。”
李云天神情严肃地望着宣德帝,沉声解释道,“故而,臣觉得一定要将汉王困在山东,使其无法脱身进北直隶一步!”
虽然他的言论有些匪夷所思,但却不是空穴来风,早在永乐帝驾崩之际李云天就已经开始研究汉王在靖难时所经历的大阵战,他发现汉王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极富冒险精神,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战法袭击敌军。
此次前来山东平叛的部队是京畿都督府的精锐,再加上张辅和张昊等名将压阵,汉王要想将其击败殊为不易,因此不如出奇制胜,趁着京师兵力薄弱之际突袭京城。
况且,京城不少勋贵都与汉王有旧,倘若有人与汉王里应外合的话,防守原本就空虚的京城旦夕之间就可被汉王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