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熊祥的脸色一下子变了。
深吸一口气,何熊祥跪下道:“陛下,不可!”
“噢,你也要反驳朕?”
何熊祥夷然不惧道:“陛下,自古以来,就没有言官因言获罪的。陛下若是如此,今后还有谁敢直言进谏。”
朱由检笑道:“需要言官进谏,是因为不知道对错,但若是朕很明白就能看清楚的事情,又还需要言官们在那里呱噪吗?”
朱由检的话,竟然何熊祥无言以对。
皇帝自信若此,他又能若何!
何熊祥不理解,施凤来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被朱由检洗过脑后,施凤来亦是在不断的自我催眠。
现在,他的自我催眠工作,已经做的着有成效。
所以现在,他从心底里开始认同了朱由检过去的说法,那就是,他是来自未来的未来神。
这样的神灵,又怎么可能会犯错。
饶是如此,施凤来还是认真的想了一下朱由检话。
他觉的,朱由检这么做,可能另有深意,而这,可能还只不过是开始。
施凤来想着,拱手对何熊祥说道:“首辅大人何必多言,陛下自有考量,而且,陛下又没有说要杀他们。”
施凤来说着,灵机一动,竟不管不顾的走到了何熊祥的面前,低声细语道:“何大人,你觉的,陛下的改革之策,是好是坏。”
何熊祥实话实说道:“陛下的改革之策,闻所未闻,乍一听,虽颇有天马行空之感,细思之下,却又觉的完全可行,完善以后,陛下定为千古明君。”
千古明君这件事情,施凤来早已经认定。
不过他却没有想到,何熊祥对于朱由检的评价,竟然也会这么高。
看着何熊祥,施凤来笑了起来,轻声说道:“虽然如此,但你觉的,言官们就会放过陛下了吗?”
“所以,就算他们认同陛下的改革之策,必然也会百般掣肘,毕竟,没事乱找碴,是他们的工作!”
“所以我想,陛下必然是不想我们的改革之策受到阻碍,才想了个由头,把他们下狱。何大人又何必因此跟陛下为难!”
是这样?
何熊祥有些困惑的看向了朱由检。
朱由检不知道施凤来跟何熊祥说了些什么。
但是,却看出了何熊祥脸上的困惑之色。
朱由检觉的,以施凤来最近的表现来看,应该不会跟自己耍心眼。
便点了点头,表示施凤来说的话,就是自己的意思。
得到了皇帝的首肯,何熊祥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那么,就随陛下的意吧!”
何熊祥的服软,让朱由检松了一下口气。
他还真怕何熊祥是一个不知道变通之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恐怕会丢一次人。
自己刚刚推上去的内阁首辅,恐怕还得换掉。
这样一来的话,无异打自己的脸。
还好,他认输了。
朱由检欣慰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议题吧!”
朱由检说完,对迈进朝堂之上的锦衣卫怒斥道:“还不快点把这些言官大人们请出去!”
吩咐完这件事情以后,朱由检看向了吏部尚书房壮丽,开口道:“这件事情,由你去做。”
房壮丽无奈接旨。
他觉的,这件事情搞不好,他会被骂。
正想着,朱由检继续开口说道:“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既然已经决定允许女子开科取士,那么,男人们,自然没有必要落下。”
朱由检说着,看向了面前的朝臣:“不过,考试的内容,朕打算要变一下。”
何熊祥被朱由检折腾的有点怕,却不得不问:“陛下,你打算怎么变啊!”
这一点,朱由检其实也没有想好。
事实上,对于封建社会开科取士的办法,他还有些不甚了然呢。
但这并妨碍他装模做样。
朱由检想了一下,开口道:“朕觉的,今后的考核,要更注重实物。”
何熊祥沉思了一下,问道:“陛下,那要如何才能注重实物呢?”
朱由检被何熊祥问的有点急,忍不住怒道:“什么都问我,你是内阁首辅,还是我是内阁首辅啊。”
“都要我出主意,那么我要你这个内阁首辅做什么!”
何熊祥没有想到朱由检会发急,一时间不禁有些愕然。
正想着,要怎么把事给兜回来之时,朱由检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徐光启来了吗?”
徐光启的确来了。
而且还就在外面等着。
听到太监的宣旨以后,立刻一整衣衫,走了进来。
这是朱由检第一次见到徐光启,或许是因为闻名以久的关系,朱由检对他的印像很好。
当然,这也跟他的出现,小小的解了自己的一个围有关。
看着徐光启,朱由检认真的问道:“你觉的,国家之事,以何为本。”
徐光启认真看了朱由检一眼,沉思道:“在于农。”
对于朱由检来说,这等于是老农常谈。
毕竟,几乎每一段历史,都在告诉他,民以食为天。
对于他的话,朱由检并没有在意。
事实上,把他叫进来,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为了解围的。
至于,怎么解,当然还得要靠他自己。
朱由检想着,往后一仰,淡淡的问道:“现在包括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很有可能会遭受相当一段时间的饥荒、瘟役,对此,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徐光启认真的看向了朱由检,一整衣冠后,跪了下来,叩首道:“臣有农政全书一本,是臣日夜苦思后,编撰而生,臣,愿献与陛下。”
朱由检不以为意的掀了几页以后,放到了一边。开口说道:“我看你在开篇引言之处,写着富国必以本业,想必也是以农为本的思想,这一点,朕是认同的。”
“但具体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徐光启认真的看向了朱由检,没有先介绍自己的书,反而说道:“臣入京以后,偶闻陛下有控制人口之意,臣细思之下,觉得其中大有深意。”
“然而,控制人口,非朝夕之工,臣觉的,除此策以外,我们当兴修水利,并且大力推高产之作物,以应备饥荒。”
徐光启说完,踌躇道:“臣于上海之时,曾着手种植优选一个名叫甘薯的作物,发现此物易种、成熟也快,更兼块茎粗大,虽不如米稻耐饿,但用来充饥,足矣,所以臣斗胆请陛下,推广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ooktxt.net。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