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算不是上一篇祭文。只能说是偶的一点感受而已。老实说,写男1号的死不亚于写主角死。但这个想法偶很久以前就有了。也想过许多让他牺牲的桥段,想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最老套的一个,因为这个最干脆,也最能契合情节。这可能会让喜欢杨绍清的朋友觉得受不了。在这里偶说声抱歉。
关于杨绍清这个人物,大家有着太多不同的看法。喜欢他的人,喜欢得要死;讨厌他的人,讨厌得要命。就偶个人看来,偶一直是将他当孙露的“一半”来写的。这里的“一半”并不是指夫妻关系,而是指孙露的理想与灵魂。在孙露登基称帝之后,她其实就已经失去了曾经的一部分理想。杨绍清则是这部分理想的继承者。因此就某些时候来说杨绍清更像是个未来的影子在孙露忘记自己初衷的时候提醒她曾经执着的东西。当然这一点也是不少书友一直在垢弊的东西。其实他们一直是在以一个政客的指标要求杨绍清。但谁都知道杨绍清是个学者。标准与位置间的差异让这位皇夫殿下充满了争议。
作为一个女皇的丈夫,杨绍清无疑是合格的。他对科学的热爱使他能身处权利的中心而不为权利所左右。这一点相信是许多优秀男子所不能给予孙露的。此外这其中还有孙露与岭南财阀间政治联姻的关系。说起来,偶当初在写杨绍清的性格与爱好时,是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阿尔伯特亲王为原形的。历史上这位热爱科学的亲王改变了维多利亚女王对科学的偏见,全力支持工业革命,并最终促成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其实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小说里,做女主的丈夫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维多利亚女王阅读和签署各种文件,阿尔伯特则在旁边用吸墨纸将女王的签名吸干。正如杨绍清见到妻子时总要口称“陛下”。谁叫他们的妻子是陛下呢。
作为一个科学家,杨绍清同样是拥有许多争议。在有些人看来杨绍清的学识是从孙露那里剽窃迩来的。有些人则认为他从欧洲带回了科学精神。其实偶个人认为杨绍清是一个勤恳的学者。他将孙露带来的知识点整理、吸收再发扬光大,虽然算不上创新,却也为书里中华帝国的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科学求实的精神,中国原本就有,杨绍清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不过也只是代表而已,杨绍清并不是什么圣人、贤人,同一时代还有许多像杨一样的人。
不管是誉,是毁,杨绍清现在都已经离开了。有书友说,孙露在之后的表现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自责。这点偶十分同意,确实是自责。杀死杨绍清的凶手与其说是刺客、倭人、或是存在于大家心目中的“幕后黑手”,不如说是中华帝国本身的贪婪。这种悲剧在中华帝国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起,其实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正如希伯来经文所言:“以刀杀人者必死于刀下”。大家或许会为帝国吞并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殖民地而感到欢呼雀跃。但我们在欢呼的同时却不能忘记背后仇恨的眼睛。当然有人会说,那偶们别学野蛮的欧洲人,善待殖民地人不就行了。可样的殖民地还有殖民的意义吗?有得有失,是偶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中华帝国要成为日不落就必须付出代价。孙露则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丈夫。或许这些大家都知道,只是不想承认罢了。
说到这次的暗杀,除了诱因之外,另一个让偶感兴趣的是事件过后人们的反应。偶曾设想过暗杀发生后各色人等会有什么表现,怎样的表现才更富中国特色。最后大家在书评区里的反应给了偶启发。在看到暗杀之后,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原有人要替代女皇”等等之类的想法。似乎偶们在遇到这种突发事件时头脑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内部有问题,想到的是内斗、阴谋。然后再照着这个思路找幕后黑手。不管“幕后黑手”是否存在,反正就绕着嫌疑人找证据。偶在想如果米国人在911之后也照这“邻人遗斧”的思维模式对内行事,情况又会怎样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萧云。对于萧云在灵柩前对孙露的一番表白,不少人的反应都是认为是他的“专权”与“隐瞒”造成了这次的惨剧。这或许是萧云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吧。不管怎样对于向来不够理性的国人来说,证据什么的并不重要,关键得告诉人们谁是坏人,谁是好人。而对正在四处扩张的中华帝国来说,繁复的查证极有可能在中华传统思维下演变为内斗,明确目标也有利于内部团结。想到这里,忽然觉得真相有时候就像人体内的马钱子碱一样,在特定条件下并只有微小剂量时是药品,但在一般情况下却是致命的毒物。
杨绍清的死给书里留下了许多问题。偶会继续根据当时的背景推演下去。当然杨绍清本人可能根本不在乎报仇之类的事。不过偶还是写下了这篇文章给这个可爱的男人。
,
命运的抉择_命运的抉择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