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琬搀扶着陈汤步履蹒跚地往回走,她不认得路,每每走错了,陈汤要不停地纠正她。
“唉,刚才你怎么不让楼兰人把我们送回去,让她们好人做到底。”陈汤道。
“她是说要送我们,不过我没同意”紫琬道。
“为什么,有她们送你也不用这么辛苦了。”陈汤疑问道。
“我们可是从汉朝带来了好几车的金银布匹瓷器,谁知楼兰人见了会不会起歹心。”紫琬觑眉道。
“不会的,你看领头的那个楼兰女子,衣着华丽,长得又漂亮,怎么会有歹心呢。”陈汤道。
“你眼里长得漂亮的女人就都是好人,是不是。”紫琬问道。
“大多数都是吧。”陈汤老实地回答。
“那你觉得我漂亮吗?”紫琬温柔滴问。
“恩,很漂亮。”陈汤如实回答。
“哎呦,你干什么。”陈汤瘫倒在地上撕心离肺地喊叫。
“没干什么啊,就是告诉你女人长得漂亮也不一定心肠好,我把你丢在这里不管了,你在这里自生自灭,等着猛兽来把你吃了吧。”紫琬调皮地说。
“不不,杜家主,是我刚才说错了,你快搀扶我起来,不然,我就真要死在这里了。”陈汤忙道。
“你哪里说错了?”
“不该说漂亮的女人都是好人。”
“那就是说,我不是好人咯。”紫琬假装生气问。
“不,我并不是这个意思。”陈汤忙解释。
“那你到底想说什么。”紫琬嗔怪。
“我的意思是并不是所有长得漂亮的姑娘都如杜家主这般心地善良。”女人可真不好对付,陈汤总算找到了合适的措辞。
“这还差不多。”紫琬点点头。
“可以扶我起来了吧,杜家主。”陈汤试探问道。
本来紫琬打算扶她起来,可这陈汤的最后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主意。
“杜家主,杜家主,叫的多难听啊,换一个称谓。”紫琬皱眉道。
“换什么,杜家的人都这么叫啊”陈汤道。
“那是他们,你又不是杜家的下人。”
“可我还不知道姑娘叫什么啊?”陈汤道。
“杜蓁,《诗》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那个蓁,字紫琬。”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陈汤忽然想到了韩莺留给他的手绢,急忙向胸口前摸了摸,还好,还在。陈汤放心了。
“你怎么了?”紫琬十分不解地问。
“没什么,那我就蓁。。。紫琬姑娘了。”陈汤道。
“把姑娘去掉,叫紫琬就行了,叫那么多字你也不嫌累。”
“你有没有字啊。”像陈汤这种戍卒,一般都是贫苦出身,没有字的,比如说赵益就没有,陈汤也是自己取的。
“有啊,陈汤,字子公。”
“谁给你定的字啊,真难听。”紫琬捂嘴偷笑“我还是叫你陈汤吧,听起来还顺口些。”
“好啊,姑娘想叫什么就叫什么,你快扶我回去吧,我真的要撑不住了。”陈汤痛苦地道。
紫琬扶起陈汤艰难地往回走,远处传来了火把的光亮,杜家的下人见家主长时间未归都慌了神,赵管家命他们四处寻找。
回到了帐篷前,紫琬借着帐篷的光亮替陈汤擦拭伤口了,用的是那楼兰女子留给她的药膏,药膏药性很大,陈汤浑身上下都疼得酥麻没了知觉。紫琬看着陈汤受了那么多,那么深的伤,又想到这些伤确实是因为陈汤保护她造成的,顿时一阵心疼,后悔刚才,不应该捉弄他的。
只是陈汤半清醒,半迷幻中觉得这一幕,似乎很熟悉。
这一带马车还算好走,又走了几日,终于到达了大汉在楼兰的一个驻地:伊循城。又作伊脩城、伊修城。汉昭帝元凤四年,鄯善王尉屠耆请求汉天子派一将领兵到此屯田积谷,汉即派一司马和吏士四十人屯田伊循。这里是汉朝驻兵重地,距扜泥城仅八十公里。
汉朝的商旅路过这里,都尉都给提供住宿歇息,如果有的商旅需要保护,只要缴纳一些钱财,都尉会派出不超过三十个人的屯田士卒提供一定期限的保护,这给往来商旅的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紫琬以前带商队到这里也曾寻求过保护,当然这次有陈汤跟随,就不需要了。
只可惜这里是一座军事城堡,商贸交易都在扜泥城进行。仅有的两家酒肆也都紧紧关着大门。往日夜里不断巡逻的士卒如今也不见了。整座城池就像一座鬼城一样,死气沉沉的。
一行住进了这里唯一一家客栈。
“店家,能不能告诉我最近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士兵巡夜呢。”
紫琬问。
那店家压低了声音道:“现在伊循城已经是空城了。”
“空城!”陈汤惊道。
“一个月前,从长安来的冯使者到了依循城,然后都尉宋将就带着屯田士兵随冯使者一同出城了,只留下了五十人左右留守,一路上征调各国的兵力,楼兰的兵也都调走了。凑了将近一万人,听说要攻打莎车,这莎车也是倒霉,得罪谁不好,非要得罪大汉朝。”店家道。
“你说那使者姓冯,莫不是叫冯奉世?”陈汤道。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我听说他带着官商送大宛的使者归国,听说莎车叛乱,持节临时发兵的,现在那些官商还都留在扜泥城。
“果然是他。”陈汤喃喃道。
夜里陈汤辗转反侧睡不着,他十分痛心疾首,假如那天在长安没有喝多,不冲撞冯奉世,或许他就能被选为出使大宛的使者。
持节发兵,与西北诸国共同攻击反叛的莎车,这可是能载人青史的功绩,可惜,他就此错过了这样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陈汤悔不当初啊。
同一片月色下,紫琬也陷入了沉思。
大宛,大宛,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几十年前汉朝和大宛还兵戎相见,现在的汉朝和大宛亲密无间,只是那些因为战争死去的士卒永远埋在了黄沙里,无人问津了。
想到这儿,紫琬默默留下了两行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