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上元节,天气似乎暖和了好多。
甄宁若已经从母亲那儿得了准信,广安侯爷唯一的妾室赖氏,和唯一的庶女甄思若,在二月底一定会回到京城的了。
甄宁若一点也不关心她们几时回,反而问母亲:
“娘,那个姓范的县丞,父亲可有提起,是否还会来呢?”
应氏摇头道:“没提。唉,你父亲忙的很。自从回来了,一会儿过年,一会儿上元节的,都是大节,京畿安危的事,一点也马虎不得。你父亲哪里顾得上这些!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问问罢了。”
甄宁若能说怎么呢,到底如今他们还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她特特为了范县丞找父亲问,反而引人注意。
反正前世范媛媛是在三月初才来的,且看看吧。
一过了二月二,广安侯府自家的院子里便很是好看了。
各色早春的花开的挨挨挤挤的,老树也发了芽、抽了条,一片儿嫩嫩的绿。
连下人们都换上新春装了,走在后院里头春意盎然的,让人看了很是舒心。
甄宁若连着两日,画了好些给裕庆楼的首饰图纸,和给霓裳坊的衣服图纸,都没有去给母亲请安,到了初五这日,才带着香云去和禧堂。
应氏刚处置完家事,墨云来报说小姐来请安了,应氏才放下手中的书本,笑着招呼女儿在一旁坐了。
甄宁若看了一眼母亲放在一旁的书,笑道:
“娘看到第几卷了?若得闲了,我请那玉簪儿来给娘唱鼓书!”
应氏也挺高兴,道:“我这几日才得闲,看的多一些。这书写的也不错,和上回在江左相家听的也差不离,我便先看着书吧。
如今你父亲在京里了,时不时的有事,哪有整日坐着听书的空闲。”
甄宁若看着母亲略显疲倦的脸,不动声色的拉了母亲的手,把了把脉,却不禁心里惊了惊。
她的大眼睛又将母亲上上下下的看了看,应氏不禁皱眉道:
“怎么了?又有什么不好么?那些药,我还有吃着呢!”
甄宁若赶紧安慰道:
“没呢!娘好着呢!不过,如今春日了,那些冬日吃的补药要再换一换。娘这几天先不吃,我先想一想,该换什么药更好!”
应氏留意着她的神情,却还是问:
“不是有什么事,你不告诉我吧?我最近倒觉得有些累呢!”
甄宁若站起来,笑着替母亲揉肩:“我怎么会不告诉娘呢?难不成我还会担心娘不肯吃药吗?
只是刚才确实也觉得,娘亲最近该是累了,不妨碍的。倒是我想去我们家自己的看看,顺便多学学药草,也捡几味好药回来给娘配方子。”
“我们家的药房,卖的可都是普通的药材,连娘都懂,你还要去看?”
“多学些总是好的。医这一道,我越学越觉得学问高深,如今还觉得当初给娘亲开药方子,真是胆子太大了,幸亏有我师父替我描补。娘便让我去学吧。”
甄宁若手捏着母亲的肩轻摇了摇,应氏便笑道:
“随你随你。你倒越发和别的小姑娘不一样了!迷上这些了!”
甄宁若得了母亲的允许,当日下午便上了自己家开在城北的药房——济世堂。
要说这广安侯甄家的产业,细算起来,真是囊括了衣食住行的行当,且每一处都是经营了好些年头的老店。
如今这济世堂便是其中一家颇有根底的老店,早在上一代手中便有些名气,里面坐堂的几个大夫也很上年纪了。
但这样的店堂都是给百姓瞧病的,广安侯府的主子要有个什么病痛,还是请太医。这是规矩,也是世家做派,轻易不会改变的事。
倒是药材方面,若是济世堂偶尔得了上好药材,掌柜的是一定要禀报给主子的,所以应氏才说,济世堂里面的药材她都懂,实在没什么新鲜的。
甄宁若戴着帷帽,由济世堂的掌柜甄东迎着,进了客堂。
甄东是甄家老仆,却没有见过自家小姐的真容,倒对陪着甄宁若来的罗嬷嬷很熟悉,知道是应氏身边的人。
再一听,罗嬷嬷今日是陪着小姐来的,甄东愈发尊敬客气的接待着。
甄宁若刚带着人坐定,便拿了张药方子,让琴音递给甄东,道:
“东掌柜,麻烦你把这上头的药材,每样都捡些来我看看。”
甄东双手接了纸,讨好的道:“听罗管事说,大小姐有兴致认药材,学脉息啊?
不如小的把药材拿来,再请个老大夫来和小姐细讲讲?
我们有个姓周的大夫,附近百姓都说好,可撑着咱们济世堂的招牌哩!嘿嘿!”
甄东其实心里想说,世家大小姐,学什么药材!这是又来平白折腾好东西呢!要是有个懂行的教导着,或许能少祸害点儿!
甄宁若本就有意,想不到这掌柜的这么知情识趣,怪不得两代人都是济世堂的掌柜,便点头:“好,那便麻烦东掌柜了。”
甄东也挺高兴,很快吩咐下去。
不一会儿的,这招待贵宾的客堂桌子上,便摆满了各色药材,兼站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甄宁若赶紧下了座,客气的给老者行了半礼:“可是周大夫,请坐。”
可把老周大夫惊了一下,赶紧也拱手:“呀!大小姐,可使不得!”
“周大夫医术高明,听说救了无数人呢,怎么使不得。快请坐,我这有事请教周大夫呢。”
甄宁若让着,老周大夫才在椅子上坐了半边屁股,不过老脸却很兴奋,道:
“惭愧惭愧,难为小姐竟然知道老朽这些小事。不知道小姐想知道什么?可不敢但教这个字呢。”
甄宁若没空跟他多客套,只笑笑,不动声色的将自己在《医纲纪要》上学的一些浅显的东西,问了几个问题。
周老大夫每一个问题都要想一会儿,再说上一堆晦涩难懂的名词,摇头晃脑的。
甄宁若便基本已经明白了,这样的老大夫,虽年长,但确实就是治治普通的小毛小病,但要论及血脉毒素之类的,便无法和浸淫其中的净莲比拟了。
可她今日要知道的,还就是这种普通的小毛小病,或者说,就是这种平常的、但还偏偏《医纲纪要》上描述少的事。
甄宁若兜着圈子,东问西问,问到同来的罗嬷嬷,站在屋角明显的已经困乏,连站在甄宁若旁边的琴音,都偷偷的打了个哈欠。
甄宁若这才状似无意的和老大夫问道:“若是平常人,脉息滑而缓和,是为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