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朱允文当皇储很是不满,想去北平韬光养晦,再博得父皇欢心,要父皇重立皇储。可此时,朱棣却被朱元璋留在应天。所以,他只好等待时机了。也正是此时,胡惟庸展开了他的行动……
这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水中长出石笋。大臣们纷纷认为这一定是祥瑞之兆,胡惟庸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去观赏。此事发生的倒要奇怪,本来,胡惟庸案时,是太监云奇告的密。可现在的云奇却按兵不动。允文听说了以后,他也没有等云奇去告密,起身便去追赶朱元璋的车队。因为,从现代来的他,不能让历史因他的到来而改变,此刻的朱元璋还不能死。
朱元璋欣然前往胡惟庸的家,车队走到西华门时,一少年冲到车前,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这少年正是朱允文。朱元璋见他这样,便让车队停下,把朱允文召到身旁。朱允文这才有了休息的时间,朱允文休息了片刻,这才走到朱元璋的身旁。
“允文,怎么脸色怎么这么急?告诉你皇爷爷是不是有什么急事?”朱元璋在朱允文落座之后讲到。
“皇爷爷,我没事,但您却有事了。”朱允文着急地说。
“我会有什么事,我现在正要去胡爱卿家观看祥瑞之兆,”朱元璋微笑着,缓缓说道。
“正是此事,胡胡……胡惟庸要谋反。”朱允文站了起来说道,“他要趁皇爷爷观赏之际刺杀皇爷爷。”
“此事当真?”朱元璋半信半疑地问。
“当真,不信,您可以到城楼上去看看。”
朱元璋跳下车去,召了召前面的御前侍卫,随即赶上了城楼。
朱元璋从城楼往下望,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随即便转喜为怒,说道“派羽林军去丞相胡惟庸的府邸,围剿奸党。”
一会儿,在城楼上可以看到,羽林军将胡惟庸的部下杀的杀,抓的抓,顷刻之间,便将胡惟庸等奸党带到太祖朱元璋面前。
“我待你不薄,让你官拜百官之首,你为什么要谋反。”太祖问。
“昏君,你杀我儿,还说什么待我不薄,我早就该反你,要不是这小牛犊子,你早已被我砍死。”胡惟庸大骂道。小牛犊子当然骂的是朱允文,一旁的朱允文早已暗暗不爽。
“谋反不成,还大放厥词,来人,着锦衣卫彻查此事,朕要好好审问你。”太祖见他辱骂自己的孙儿允文,大怒道。
“臣领旨。”锦衣卫指挥使箫陌说道。
“允文,你怎知这胡惟庸要借此事谋反?”朱元璋见锦衣卫带下胡惟庸等人后不解地问。
“皇爷爷,允文早就听闻胡惟庸的儿子因棒辱宫吏被皇爷爷赐死一事,也知这胡惟庸嚣张跋扈,权倾朝野。今又听闻胡惟庸请皇爷爷观赏家中祥瑞之兆,恐他对皇爷爷不利,所以冒死拦驾”身为朱允文的朱明为了瞒住朱元璋,只好编了一段话说。这也让朱元璋非常赞赏,他说:“我大明有此皇长孙,何恐天下不服。”
时年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太祖大怒,着锦衣卫查明,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白天被捕,晚上就立即被处死。第一批享受牵连的人有中丞涂杰,御史大夫陈宁,两人被捕后也立即处死。随后朱元璋下诏天下臣民,有告发附胡惟庸者,重赏。
允文也不知,到底他的这件事做的对不对,虽保住了朱元璋的性命,却使他大肆屠戮朝臣。于是他上奏,反对皇帝的诏令,但老朱不为所动,继续打压朝臣。
不时的有朝臣因与胡惟庸有关而入狱,文武百官人心浮动。有的竟上朝前,写好遗书,下朝后平安回到家,全家庆贺。
允文无奈,自知被老朱骗了,屡次上奏反对,但老朱耐心已尽,不在理会,毕竟,他是自己唯一的继承人了,爷孙的关系首次近于崩溃。果然,朱元璋跟康熙帝无法相比啊。
这一浪还没有推走,下一浪又强势而来。二月龙抬头,朱元璋当朝宣布,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提升六部接管中书省的权力。
各部主管一方面的事物,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并明确确定,吏部为六部之首。百官还没反映过来,新上任的六部尚书侍郎立马上前谢恩。
这件事就确定下来,众人还没来得及反映。又一道圣旨下来,在六部中设“六科”作为皇帝的侍从,说白了就是监察六部。
众位尚书,侍郎们刚谢完恩,还没来得及起身。又接到这样的大礼,各位尚书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苦着脸,谁想自己的地盘有个卧底,在时时刻刻的监视自己。偏偏这个卧底,还不能更换。
轮到新上任的六科给事中,上去谢恩了。待众人起来,文武百官一大部分人,已被皇帝震服。允文回去后,觉得此事反而对大明有利,故而不在顶撞朱元璋了。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彻底打破了老朱和小朱之间的平定。三月有人密告,宋濂次子宋璲及其长孙宋慎,与胡惟庸交往甚密。锦衣卫随即将宋府满门下狱,当天晚上,宋璲及其子宋慎就被处死。宋濂被判处死刑,奏折送上去,朱元璋立即首肯。
允文知宋璲是救不回来了,只得和皇祖母商量救宋濂,宋濂可是能士啊。当天下午,马皇后派人请皇觉寺主持高彬大师前来。高彬是老朱少年投身皇觉寺,唯一一个对他比教好的人。于是在老朱当皇帝后,这种有先见之明的投资终于见效。
皇觉寺作为皇帝曾经待过的寺院,地位自然迎风而上。高彬也混了个主持,逢人人还得叫句大师。
马皇后将事一说,高大师当然点头。作为修佛多年,能够救多条人命,胜造N级浮屠。将来到西天见了如来佛祖,也能好好交代了。
在两人的连翻劝说下,老朱思虑良久,还是改判宋濂流放茂州。
深居寝宫的朱棣听闻这件事后,叹服朱允文的机警和胆识,觉这件事是自己去北平的大好机遇,于是向朱元璋提出此事。朱元璋刚诛杀了几名开国大臣,恐边疆臣民不服,便准许了。
这时,朱棣才带着官属和家眷,前往北平,就任燕王,时年洪武十三年。朱允文得到燕王离京的消息,感叹万千。对于朱棣来说,这是龙出大海,海阔天空任他飞。可惜此时他太小,没法阻止。燕王只是小插曲,落在京城这潭水中,丝毫不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