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七年,两名太监带人抬着一只清蒸公鹅来到徐达府上,说:“皇上闻知丞相贵体不佳,特命小人前来问安。”徐达知道,公鹅是发物,害了瘩背,再吃公鹅,岂不要命,这是皇上赐死啊。想着想着,两行热泪潸然而下,上前谢恩,收下了公鹅。没有多久,他就含恨死去。
洪武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待汤和病稍好一点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坐车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洪武二十八年,夏天农历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
时至今日,大明的功臣已经死的死,老的老,所剩不多了。连朱元璋自己小时玩到大的徐达,被自己赐死,汤和病故。或许是朱元璋心中的兄弟情谊复苏了,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又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朱元璋戎马一生,功成名就,做了皇帝。可谁又知他内心的寂寞和悲怆呢,二十五子已有八九个走在自己前面,老伴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也走了。
心中的悲怆不言而喻,此时的朱元璋心想:想想我戎马一生,又做了三十年皇帝。当年随我打天下的兄弟们已走在我前头,秀英也走了,我此刻的心情又有谁能明白。罢了,明日去孝陵看看秀英和众兄弟也好。
想过以后,朱元璋对身旁的云奇说:“传我口谕,明日,朕去孝陵看看马皇后,你等做好准备,随我同行。”“臣遵旨,我现在就去为万岁爷准备。”说完,云奇走出谨身殿。朱元璋见他起身,又说:“不急,你先跟我去文华殿见见允文。”“诺。”云奇说道。
走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文华殿。朱元璋和云奇刚走到殿门口,便见允文在奋笔疾书,批阅奏折。此时,朱元璋心想:不愧是我朱元璋的孙子啊,将来必是明君。我现在也不该打扰他,等等便是。想完,朱元璋便和随从及云奇站在殿门口等着允文。
允文早已听见门外的脚步声,见皇爷爷等不进门,便知皇爷爷的心思。他放下手中的奏折,起身走到朱元璋跟前,说道:“皇爷爷来此,皇孙不曾相迎,请皇爷爷恕罪。”“允文何从说起啊,我见你如此勤奋,恐打扰你,这才止门不进的。”朱元璋说道。“皇爷爷来此,可是有事与允文说啊。”允文又说。“明日,我去孝陵见见你皇祖母,你可愿随我同去?”朱元璋严肃地说。“皇爷爷,我愿前去。”允文说。“这就好,明日清晨,一起去吧。”朱元璋说。
第二日,朱元璋和允文等来到了孝陵。
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周围还围着一圈的红墙。
朱元璋等至下马坊,众人纷纷下马,允文则扶着朱元璋往前行走。过了下马坊,便是一条神道。因为此时正值秋天,神道旁枫树上的枫叶都红的像烈火燃烧一般,景色好不胜收。神道上还有六种石兽,每种两对作相间的一坐一立,相对排列。石雕造型简朴,刻画粗略与精微,素朴与华美巧妙结合,于雄浑中透出华丽的艺术效果。
再往前走,穿过了几个殿门门,便到地宫的入口处了。地宫上是一座座巍峨的城楼,城楼又被一片森林掩住,怕是盗墓贼也难以发现这地宫的入口吧。
朱元璋一行人从地宫口往下走,走了六七节阶梯,便进入了地宫,地宫的门口有几个军工在地宫的墙上雕刻着。再往前走,两个棺床就映入眼前了。这两个棺床一大一小,都被涂上了一层红漆,大的棺床就不用说了,肯定是朱元璋寿终正寝之后的容身之地,靠在大棺床旁的小棺床,所住之人便是洪武十五年下葬的马皇后,也就是允文的皇祖母。
朱元璋放开了允文的手,一个人走到小棺床旁,伸手摸了摸棺床,轻轻地说了一句“秀英,好久不见,我来看你了”。这话很轻很轻,像是只说给天国的马皇后听一般,旁人根本一点也听不到。说完以后,朱元璋怀着细语只给秀英听的态度,润了润喉,咳嗽了两声,又大声地说:“好了,我现在想跟秀英说说话,你们都到地宫的入口去吧。等我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在进来。”“喏。”允文等一行人走出地宫,朱元璋等他们走远了,又悄声细语地说着,仿佛在说小情人诺。
这时,在地宫口,有一个人,在偷偷地看着朱元璋。看着看着,他引开了其他军工的注意,拿起手中的诸葛连弩,对准朱元璋的后背射了一下。射完后,他又若无其事地干着雕刻的活。不得不说,这刺客的精确度确实不错。他与朱元璋离了二十多米,而那三根弩箭却不偏不倚,分别射中了朱元璋后背的要害,这箭术简直可以与那李广相媲美啊。
在箭射中朱元璋后背的那一刻,朱元璋感觉到一阵刺痛,他不禁放生大叫。这一叫惊动了地宫入口处的允文一行人。允文与一帮由子鑫带领的锦衣卫,听到朱元璋的叫声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忙跑进地宫。当他们见到朱元璋时,不自然地惊了一下,朱元璋趴在地上,背上插着三根长约三寸的小箭头,如针般细的箭。允文将趴在地上的朱元璋慢慢扶起,他又生怕戳到了插在朱元璋背上的三根小箭头,所以速度慢到了极点。扶起朱元璋之后,允文问道:“皇爷爷,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您又为何放生大叫?”朱元璋喘了喘气,说道:“方才,我与你皇祖母说话。忽然之间,便感到后背一阵刺痛,这痛不必寻常,痛得我都放声大叫了。我连那射箭之人也未瞧见。”
这时,允文身旁的子鑫,看了看三根小箭头,说道:“皇储千岁,此小箭头也只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才能配备的。现今,这种连弩也很少见了。”允文听了,思索了一下,命锦衣卫将地宫口的几名军工带了进来。
当军工被带到允文面前时,允文便换了一种语气,斥道:“说!是你们当中的哪个?”所有的军工都跪在允文面前,叫道:“冤枉啊,皇储千岁,这事决不是我们干的。”唯有一人,他趁着空隙,俯身慢慢地爬出地宫,并未引起锦衣卫们的注意。或许是他太心急了吧,出门是撞到了石门,惊动了允文一行人。允文听到了声响,叫道:“是谁在那?”锦衣卫们往那看,一个蒙脸的人从地宫口慌忙跑出。允文又说道:“快追刺客。”十几个锦衣卫扑了过去,没有追到。唯有子鑫,他下盘功夫好,沿着刺客跑过的路追寻着。
允文见子鑫去追了,放下了心,命几个锦衣卫,将朱元璋抬出地宫,又命剩下的锦衣卫,去皇宫请太医到此。后来,他跟锦衣卫们,去跟下马坊的云奇等人回合了。过了一会儿,派往皇宫的锦衣卫,快马加鞭,将太医送到了这。这名太医不是别人,正是前次治好朱元璋急病的太医。太医看到了伤口,觉得此地不是拔箭的地方,在箭处涂了一些药,做了一些急治的工作,便和锦衣卫等人,将朱元璋送回皇宫了。允文和剩下的几个锦衣卫,在等子鑫抓回蒙脸刺客。
子鑫追到丛林中,刺客被木头绊倒,摔倒在地。子鑫趁势将刺客抓个正着,他扶起刺客,刚将刺客蒙在脸上的布揭开时,不由得一惊,说道:“影洌,怎么是你?”刺客听声抬头一看,也不由得一惊,说道:“少主,怎么是你?”
给读者的话:
久违的一章,一直没更,要跟读者们抱歉了。当然,希望大家喜欢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