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前期一直受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宗教、建筑、制度、服饰等等的大量影响,后来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即日本的国庆节。
南北朝1336年-1392年,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在这段时期里,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承传。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室町时代(1338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足利尊氏对应后醍醐天皇的南朝建立了北朝,于1336年建立室町幕府。两个朝廷对立的南北朝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1392年,最后被北朝统一。以应仁之乱为契机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1467-1615)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义政时期的应仁之乱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一段时期。最终,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混战,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1615年灭丰臣氏,正式统一全国。
建文时期正好是日本室町幕府统治下的室町时代,当时的日本国王是足利义满。他一统日本后,对大明的沿海地区进行了更大的骚扰。
听到日本又一次骚扰大明沿海地区的消息后,允文随即召集了内阁大臣,进行了商议。
“圣上,日本,弹丸之地,却年年进犯我大明。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主战派,支持进攻日本。”齐泰一上来就拿出了他国防部长的威严。
“齐爱卿说的不错,是该进攻日本,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看看我大明的厉害。”允文说道。
“圣上,万万不可。先皇曾定下日本为不征之国,怎可进犯。”马全拿出了皇明祖训说道。
“皇明祖训确实有写,不过,那是皇爷爷对日本倭寇的仁义。早在皇爷爷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我大明东南沿海地区骚扰。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竟入侵达44次之多。现在倭寇又变本加厉,入侵了我大明近60次,你叫我如何能放任他们。皇爷爷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同时发国书给日本诸国,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日本诸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以“倭寇乃九州海贼所为,日本政府股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着眼于长远利益的皇爷爷又派杨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接到信后,日本国的怀良亲王大怒,斩杀我大明使五人,”允文气愤道。
“但先皇步步退让,实行海禁政策。让我大明的经济实力退步,换来的还不是日本倭寇的嚣张气焰。且海禁政策的实行,使我大明内部的矛盾步步加深,反动的农民战争也不断增多。”齐泰接着允文的话说道。
“可圣上是否想过,若是我们进攻日本,北方虎视眈眈的燕王,必定钻空发兵。藩王联盟尚未建立,若是燕王发兵,岂不功亏一篑?而且我军也会面临两线作战,难度更大。”一旁的黄子澄,将局势分析的头头是道。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和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领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友好往来,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
允文一直在回想中日的战争,终于,他做出了决定,“黄爱卿所忧甚是,两线作战,的确不好办,所以朕要建立一支“海军”,对付日本。”
黄子澄顿时惊奇的看着朱允文,海军,这个词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不过到不太难以理解。下一刻又慢慢的道:“圣上是想建立一支水师,再将这种新式火炮,运用在水师上?”
允文回答道:“不错,将火炮与宝船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搭配。到时候一来可以很快的扫除沿海倭寇;二来,也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齐泰立刻好奇的道:“不知什么好处,圣上说来看看。”
允文回答道:“火炮笨重,乃至运行不便,这是在陆路看来的;但是海上就不一样了,我大明的宝船足以承载几十门新式的火炮,到时候无论是向西剿灭倭寇,或者向北支援大明的军队开进高丽,都是很方便的。”
“喔,就是说,这海军可与我朝现有的陆军配合,这样一来。燕王的军队也不是问题了。”齐泰立马说道。
“不错,正是如此。这样一来,我大明也可开发海上之路,不局限于陆路。”允文将自己的志向说出。
“圣上所言甚好,宝船好造,可那新式火炮如何造啊?”黄子澄又说出了关键之处。
允文大学的专业,就是工程系,随随便便就可以画出精确的火炮示意图了。他拿出了自己所画的火炮示意图,“这是朕所画红夷大炮的示意图。齐爱卿,你前去造来,必能克敌制胜。”
“红夷大炮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齐泰看着红夷大炮的示意图和解释,感觉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