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临海重逢
临海,‘海得利’酒家。
陆逊,臭妹,多罗站在窗口看窗外。
陆逊感叹道:“三十多年了,沧海变桑田哪。”
臭妹点头说道:“是呀,当初阿姑仔妞从这里一跳入海。如今这里已是一片滩涂,海已经退到那么远了。”
陆逊摇头说道:“千百年后,临海将不再临海了。”
多罗说道:“三十年前,当初这里五个少年,现在还差两个。”
陆逊点头说道:“要是他们能来,就好了。只可惜他们俩已是世外之人了。”
另一张桌边,水公主站起来,笑道:“世外之人,就不能来吗?”
陆逊与臭妹同声说道:“果然是世外之人来了。还有一位上将军呢?”
赵云亦站起来说道:“还有一个世外之人在这里呢。多罗兄弟,你还好吗?”
多罗叫道:“赵……”
赵云示意摇手。
多罗会意,立即改口说道:“阿兄,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赶来了。”
水公主盯着多罗,怨道:“不赶来行吗?都是你这个半头青惹的祸端。那二千三百六十五人在哪里?”
多罗尴尬地说不出话来。
陆逊说道:“皇上把他们和兵船队新军剩下的一千多将士一起派到合肥前线,说是要让他们这些没打过仗的人见识一下真正战争的血与火。”
水公主说道:“糟了!果然不出所料。孙权哥哥是要把他们变成疆场白骨啊。”
陆逊微笑说道:“幸好皇上将他们派在我的军中。不然多罗兄怎能来到这里呢?果然不出所料,水公主真是阿姑。”
水公主笑道:“对,你阿姑就是水公主,就是夷州管制。怎么样,你阿姑还算称职吗?”
陆逊摇头说道:“称职极了。只是苦了卫温与诸葛直俩个。”
臭妹公主笑着说道:“如果不是早料到水公主就是阿姑,我早就与大虎,小虎一起领兵东征了。”
水公主笑道:“如果是你们三位公主领兵东征,怎么会打起来呢?你们三位公主早被请到大草寮,成为座上宾了。”
臭妹公主抿嘴一笑。
水公主笑问道:“你们怎么有闲暇来到这里?”
陆逊面色沉重说道:“卫温,诸葛直由于违诏,已经被打入死牢。”
水公主,赵云虽有所料,仍很震惊:“二位小将被打入死牢?”
陆逊说道:“皇上将二位小将打入死牢后,在朝廷上放声大哭,还擂打自己的心口。”
水公主摇头说道:“孙权哥哥何必如此。”
赵云点头说道:“我曾见诸葛亮斩马谡时放声大哭,孙权心情可能类此。”
陆逊严肃地说道:“皇上感到受到了极大羞辱,所以决定调动水军五万,要亲征夷州。”
水公主惊问道:“孙权哥哥要调五万水军,要亲征夷州?”
陆逊点头说道:“正是。由于建业水军不够,差我来临海各地调集水军,所以陆逊才得以到此,与阿姑与大将军巧遇。”
水公主下定决心说道:“看来,为二千三百六十五位夷州同胞,为夷州的安定和百姓的福祉,我必须亲自面见孙权哥哥了。”
臭妹公主关心地说道:“阿姑,你不怕皇上对你不利吗?”
水公主点头说道:“我想过了。我去见孙权哥哥,如果孙权哥哥要对我不利,一种是让我真正的死去,一种是把我永远囚禁起来。但只要是能使二千三百六十五人回家,能使夷州得到安定和平,我愿意去试一试。”
臭妹公主摇头说道:“阿姑,那可真苦了你了。”
水公主坚定地说道:“我一人微不足道,只要千万人能平安。只是想难为陆大都督,能否安排我与孙权哥哥见一次面?”
陆逊犹豫地说道:“这……最近皇上脾气不好,喜怒无常。”
水公主点头说道:“我知道,当了皇上的哥哥与在家中的哥哥是不一样的。如果皇上生气,就会迁怒于陆大都督。”
臭妹也深感为难地说道:“对呀,这可是件难办的事。”
陆逊沉思了一会,说道:“我少年从戎,带兵打仗,金戈铁马,威风得很,建功立勋,荣耀得很。时日长了,我体会到战争中最受伤害的是士兵,最受痛苦的是百姓。我才体会到你们孙家先祖孙武,为什么一本《孙子兵法》被万代誉为兵圣,而他孙武本人在世时却只保一方和平,从未打过一仗。这正是因为他孙武兵法修行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的结果。”
水公主点头说道:“对,大都督对兵法的见解,竟与小女子相同。”
陆逊说道:“阿姑,不要折杀陆逊了。世人都道孙武一生未打一仗,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岂知不战而保一方和平安定,乃兵法修行至至高无上的境界的结果。能保得黎民百姓和平安定,安居乐业,是执剑将帅的最大成就!我决意精心安排阿姑与皇上见一次面。”
水公主欣喜地说道:“我为夷州百姓多谢大都督。”
陆逊说道:“公主,如果在见面时,哥哥还像家中的兄长,你就亮出身份与他相认。如果见面时,皇上还是皇上,阿姑就不可与他相认,由陆逊与皇上周旋就是。”
水公主郑重地说道:“那我先以夷州千万人的性命,谢过大都督了。”
臭妹公主赞道:“阿姑为二千三百六十五位夷州同胞,为东吴与夷州千千万万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灾,不计个人恩怨委屈,不顾自己性命安危,真可谓大仁大义大德,功德无量!”
赵云亦赞道:“大都督不顾自己荣辱恩宠,敢冒触犯天颜圣怒,安排公主与皇上兄妹相会,也是大智大勇之举,赵云敬佩之至!”
陆逊说道:“你们两个金囡伴,他们两个兄弟,久未见面,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就在酒楼里慢慢谈。今天自然由我作东,你们慢慢谈。我仍要去调兵遣将,征集水军。请了。”
众人说道:“请了。”
陆逊匆匆而去。
四人分别两两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