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
东北元宵节的晚上,农村有“蒸面灯”的习俗。
蒸面灯也叫“蒸十二月灯”或“验月份”。就是用黄豆面或荞麦面做十二个直径约3厘米的小灯碗,分别在碗口捏出1—12个花牙,各代表一个月然后下锅蒸,熟后看灯碗内干湿来“预测”年内的旱涝、冷暖。也有在灯中放黄豆粒,通过蒸熟后,黄豆粒膨胀的大小来“预测”
俗话说“十五十六走百病”,在东北农村正月十五还有轱辘冰的习俗。这天傍晚,大姑娘小媳妇成群结队到郊外冰上翻滚,口里念诵:“轱辘轱辘冰,不腰痛不腿痛。轱辘轱辘冰,身上轻一轻。”
《柳边纪略》卷四载:“十六日,满洲妇女,群步平沙,曰走百病。或连袂打滚,曰脱晦气,入夜尤多。”
元宵节是汉族的节日,“蒸面灯”和“轱辘冰”本来是满族的风俗。但是由于东北,各个少数民族长期杂居,这些风俗早已打破民族的界限,成为当地共同的传统。
----------
时间二月二
“小亮,这个猪头耳朵里面的毛,还没烤呢”李亮正在烤着猪头上面的毛,李山在旁边教着李亮。李亮今天新理得头发。
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很多地方元宵一过,这个年就过完了,但是在东北,则不同,按东北的习俗,过完二月二,这个年才过完,二月二在东北,东四省(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发鞭炮。
民谣说‘二月二龙抬头’,东北人有‘二月二吃猪头’的习俗,古代的猪头是祭祀祖先,供奉上天的贡品,平常时间是不能够随便吃的,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杀猪宰羊。
从这一天改善伙食,等到正月一过,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也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龙王是管降雨的,所以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
“烤好了,洗干净,扔到锅里,加点调料煮熟就可以了,先煮着,你去帮你妈把饺子包了。”烤好猪头,李山又教李亮去帮李母,自己则要忙别的。
“妈,饺子馅拌好了吗?”李亮进到屋里,看李母这在那里,拌着饺子馅。
“拌好了,你来擀皮,我来包。”李母对李亮说,面是早已经和好的了。
在东北过年饺子是必吃的食物,从初一到二月二都流行吃饺子。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一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东北还有一句话‘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在东北极受欢迎的。其实在那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好玩不过···。’
在‘龙抬头’这一天讲究吃“肉馅饺子”,即馅中有肉有菜,去“肉菜”之谐音“有菜”,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猪头熟了,把肉切下来”包完饺子猪头也煮熟了。李山把肉从猪头上切下来了一部分,一个猪头,三口人一顿是吃不完的。
猪头肉虽说平日里不起眼,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其吃饭多样,不管是佐酒还是下饭,都是不错的美味。
蒜香猪头肉,蒜苗洗净之后,切成段,熟猪头肉切片,锅中加油,先爆香姜片,再放入蒜苗炒至八成熟,加盐,猪头肉一起翻炒,稍添一点清水,加盖焖一分钟,调入味精炒匀即可。
-------------
结尾语:以前小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盼着过年,穿新衣,吃好东西,大人也会盼着过年,但是到了现在年味越来越少了。这是大部人都有的感觉。
过不过年吃穿都一样,没什么太大改变。
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内心深处来讲还是盼望过年的,特别是老人盼望离家的儿女回老家,家人团圆。但是年轻人不想吗?其实也想,向往回家过个好年,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怕。
中国式过年,太过恐怖,在外混的好的还可以,风风光光。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外挣的钱,还不够回家过年的。算一算父母是必须要给的,养育我们正常。亲戚朋友的礼物、小孩的压岁钱给不给,不给关系就????,请客吃饭喝酒的钱,你还别不信过年这段时间,摆酒席的人是最多的,因为都知道这段时间人都回来了,要礼了。这些钱准备好了吗?
还会有人问,工作怎们样,有女朋友了吗????????之类的。
所以说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回老家过年是怕大于想。所以年味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