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的震惊之后,接下来自然也就是商量对策了。
不过,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若是其他事,凭成国公府的地位,就是再难也总有解决之道,但今天这可是景泰帝下的圣旨,难不成他们还能抗旨不遵?
所以,在相顾无言了好半晌之后,上到老成国公与太夫人,下到如今的成国公夫人王氏几妯娌,也都极为隐晦地劝起沈兆临来。
劝他什么?
当然是劝他压下心里的不满,高高兴兴的将他养在外面的那个外室给娶进门来,将外室所生的那双儿女也带回府。
徐慧贞倒没有出言相劝。
自打安阳郡主与沈兆临和离之后,徐慧贞是打定了主意在成国公府里要低调一些,只好好的将她的三个儿女养大也就是了。
至于别的,徐慧贞是半点也不想掺和。
总归,五房也是成国公府的人,只要她自己不去乱掺和,总少不了她一口饭吃不是。
徐慧贞一直到现在都还记得沈兆临听到这些劝说时的模样。
他的两只眼睛瞬间就因为充血而涨得通红,然后瞪着这双通红的眼睛,将劝他的所有人都看了一眼,直看得那么多人都讪讪地住嘴了,这才将面前能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扫到地上,再狠狠踩得稀巴烂。
也是王氏眼尖,先将那刚接下来的圣旨收到了一边。
否则……
以沈兆临当时那完全失去理智的模样,很难说会不会将圣旨也给毁了。
毁坏圣旨,这样的罪名就是成国公府也是万万不能沾的。
这样的混乱之中,后来还是老成国公一句话让沈兆临重新安静了下来。
“……你想拉着府里所有人给你陪葬吗?”老成国公府这样一喝。
这话当然是往严重了说的。
成国公府是大梁朝开国时凭功勋得的爵位,这百年来又每一代都有能征善战之人,前几十年里大梁朝还不如现在这般稳固,成国公府可是接连立下过大功劳的。
也因此,就算如今盛世太平并无战事,但景泰帝仍极为倚重成国公府。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沈兆临因为此事拒不娶他那外室为妻,景泰帝当然不可能真的就让成国公府获了那抗旨不遵的罪。
这样的道理,就是王氏这些女眷都是能想明白的。
但……
被老成国公这样一喝,沈兆临却真的就安静了下来,看这模样还是要捏着鼻子认了。
这倒叫所有人都有些惊讶了。
老成国公会出言约束沈兆临,当然不是因为他有多满意自己这个未来的新儿媳妇,事实上,只要一想到那个外室竟然是个青楼出身的,老成国公就直拧眉,但圣旨都已经下了,除了认下还能如何?
总不能真的抗旨吧?
反正,在与安阳郡主和离之后,沈兆临就算想再娶,也是断不可能娶到什么好人家的女儿了,娶了那外室若能平息了景泰帝因为安阳郡主而起的怒火,倒也算是……
死得其所?
物尽其用?
老成国公都找不出词来形容了。
总之,牺牲沈兆临一人,幸福整个成国公府吧。
哪里能想到,沈兆临先前就像那愤怒的雄狮一般,却只听了这么一句就能认命。
这可真是让人没想到。
徐慧贞唏嘘着道:“……我走的时候府里还乱作一团呢,大嫂也不愧是国公夫人,或许也是想着反正这种事不是落在了长房,这么会儿的功夫,就已经拉了妯娌几个商量着到时候新人进门要送什么贺礼了。”
所以徐慧贞才会躲出来。
她这几年与安阳郡主交好,本来在知道沈兆临竟然有个养了十几年的外室时,就在心里替安阳郡主抱屈,又怎么会对这个外室有任何的好感?
更何况……
与一个青楼出身的外室做妯娌,徐慧贞是想都不愿意想。
哪怕这也能算得上是圣旨赐婚了,但徐慧贞可不相信景泰帝下了这样的旨意,就真的对这个外室青眼有加了,难不成还会因为成国公府里哪个妯娌对那个外室的态度不好而发落了谁去?
看明白这一点,徐慧贞哪里还会去应付王氏几人?
这才会匆匆借口老太太寻了她回娘家有事,领着吴嬷嬷就匆匆回了武定侯府。
要不是不想做得太明显,徐慧贞都想将宁姐儿、泓哥儿、彻哥儿都一起带到侯府来了。
不过也没关系,宁姐儿姐弟几个都还是孩子,什么都不懂,她都已经回娘家来了,王氏几个总不能拿了这样的事去问几个孩子吧?
反正徐慧贞是没打算给那个即将入门的外室好脸色看的。
说到最后,徐慧贞到底没忍住,多说了一句,“我这位三伯,倒也真是个能屈能伸的……”
听到这里,徐玉见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察觉到老太太几人都往她这里看,她这才拿了帕子掩唇轻咳了一声,将面上的笑容收回去,作出一副严肃状。
老太太和姜氏其实听得也觉好笑。
可不就是能屈能伸吗?
徐玉见则是想起了昨天沈熙与沈兆临说的那些话。
昨儿沈熙后来一口气将那要以身相许的话说完,唯恐她会说出拒绝的话,直接把她丢在树上就走了,所以徐玉见纵然因那时沈熙对沈兆临的态度而有些疑惑,却也没机会相问。
现在……
她可算是明白沈熙那些话的意思了。
并不是要对沈兆临服软,也不是要屈服于孝道之下,反倒是出了这让沈兆临反抗都不行的一招。
至于为什么肯定是因为沈熙才有这样一道圣旨的……
沈熙昨儿离开之后就进了宫,跟着就有了这样一道旨意,这要不是沈熙在景泰帝那里说了些什么,徐玉见可不相信。
不得不说,沈熙这一招,倒是将成国公府与沈兆临的所有后路都给堵住了。
让沈兆临娶那外室,这是景泰帝的旨意,再有景泰帝那“赔你一个儿子”的话,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景泰帝默许沈熙将自己与成国公府分割开来。
从今往后,成国公府或者沈兆临,大概是再不敢拿这孝与不孝的话来钳制沈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