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默默的赵家老夫人摇了摇头这个儿媳并不像自己看的那么清楚,至少从他那双咕噜噜乱转的眼珠子里就能够看出来,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那种野望,实际上是那种期待着自己丈夫登上赵家家主宝座,自己成为赵家当家家主夫人的那种野心。
他并没有经历过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种屈辱,担惊受怕的日子,可是在他身上,赵家老夫人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自己在得知自己将要嫁的是赵家家主的时候,那种期待而激动的心情,好像和现在老二儿媳妇的某些表现倒是有些相像了。
但很快赵家老夫人又否定了自己的这种想法,自己还真是老了,怎么会觉得自己与这种蠢人有相似之处呢?有野心是好,自己也曾经有过野心,不甘于自己嫁这么一个平庸懦弱的丈夫,不甘于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不甘于,被其他人推下全力追,所以自己培养出了那么优秀的儿子,那也是自己的一种本领,反正赵家老夫人是不认为自己适合这种蠢人样子的。
老二夫妻两人只看到了,当上赵家家主,之后的荣华富贵,权力和欲望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担当起这样的重担。
看他自己这么蠢的儿子,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已经去世的大儿子,满脸的老妇人,心中又是一阵刀绞般的疼痛,他忍不住伸手抚上自己的心口,那里自己曾经鲜活跳动的一颗心,已经变得日暮沉,这些天来虽说身体上的病痛已经渐渐消失,但心理上的伤痛又怎么可能减轻一分呢?每每想起自己费了那么大心力培养出来的优秀儿子,老夫人都要在心中哀叹老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赵家利任家主实际上很少需要去搞个几个需要得到公民毕竟赵家祖辈曾经是,位极人臣,但是后来受到同僚的陷害才不得不避祸回到了这里,他们的家族发源地,从那以后赵家其实是传下祖训,如有可能一般是不需要赵家人迈入仕途的。
毕竟赵家有自己的族,学他们教育出来的子弟,都是学问知识不差的,但是这些子弟一般都不会去参加科举,那就是没有那个必要的。
赵家培养他们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为赵家服务而效力,并不是说需要他们去考科举正功名。
毕竟赵家祖上的确是非常有能力,曾经也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地位导致了他即使后来心灰意冷回到了驻地,但是他带回来的家产和财富却也是富可敌国的。
又经过了赵家,这么多大人的经营,所以说,赵家也出现过平庸的家族,甚至于赵家的整体趋势来说是一只慢慢走向颓败的,但实际上,隔上几代的时间,赵家总会出现一位比较英明的家主,会带领着赵家实现一些反弹,阻止一些过于颓败的势头。
所以说祖上传下来的家业这么多,大以来有增有减,但总体上来说还是维持了一个可观的规模。
只不过是近几代来,赵家家主的资质一直比较平庸,甚至有些无能,更是没有其他优秀的人才出现,所以赵家的家产是一直保持减少的趋势的。
但即使是这样,自己所嫁的那个窝囊废,也还是舒舒服服的呆在赵家,享受着他赵家家主的权利。虽说到了他这一代,赵家家主的权力被分出了大半部分。他这个赵家家主当的也实在是非常窝囊,但即使是这样,也不需要他劳心劳力的跑到赵家外面去为这家争取,其他的福利。
但偏偏是自己这个才华卓越的儿子,为了赵家不得不挺身而出。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是那么优秀,如果他不是那么急于扭转赵家颓败的趋势,他又怎么可能迈出赵家的家门去参加科考,如果不参加科举,他就不会被选为一个地方官,需要去外地当官,这样子就更不会发生后面生死在外的这种结果。
现在这下老夫人恨不得把那些当初决定带儿子出去,任官的那些组长们都揪过来狠狠的骂上一顿,把他们的老脸撕破,当然,赵家老夫人也就是在心里想了想,实际上有几个当时做决定的阻挠都已经提早一步归西了,这个噩耗都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
可并不是说他们死了这笔账自己就会忘记,现在赵家老夫人心中仍然狠狠的那些老东西,自己不长进不说,天天看到自己儿子能干之后,居然生出这样的心思,想让自己儿子出示去为赵家谋求更大的市里这家已经到了,这样紧迫的时间时期了吗?
现在赵家老夫人倒是忘记了,当时那些族老劝说自己的时候,最终他也是剪了头的,因为他也清楚,赵家家主传了几代之后,一直在自己丈夫这一只,但实际上由于这几代人的费率经营造价已经亏空了不少。
那时候一方面自己是得益于自己儿子的超群能力,很是放心,相信自己儿子不管到了哪里,那都是人中龙凤自然能够轻易完成这样的使命。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也欣喜于赵家在自己这一家人的经营下,已经颓败成如此的势头,那些族老也是步步紧逼,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赵家也的确是再也承担不起继续衰败下去的形式。
如果任由这个势头继续往下走下去的话,赵家会不会在几十年后根本不能存史,或者说几十年后的赵家,已经不是现在的模样,也不得不像其他那些泯灭于历史长河中的世家望族一样,不得不像外面那些平民百姓一样生活那样的日子,想一想赵家老夫人都觉得过不下去。
就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赵家老夫人最终还是点了头,让儿子走出了赵家。去围绕家谋求更多的利益。害怕自己成为赵家的罪人。但现在赵家老夫人后悔了,他后悔死了,他觉得他就应该把儿子留在身边,遵循赵家的祖训,赵家人都不能离开赵家,不要出事不要去当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