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人的一声令下,诸位考生齐刷刷的盘腿而坐,打开了随身的布袋拿出笔墨纸砚摆放整齐。又从布袋里面拿出名帖,上面写着考生的家世、师出何名等。不过这份名帖提前便送入青州城的府衙核验过,免得一些江湖悍匪混入其中,这传出去让人笑话。
那位主考官身形瘦弱,却是衣着整齐,留着长长的八字胡,手中拿着厚重的戒尺,朝着诸位考生行了一礼说道:“吾乃青州城白鹿书院的春试主考官黄震西,这两位是陈中礼教习,这位是张渗教习。”
黄震西指了指身边的两人继续说道:“今日便由我们三人在此护着各位,在门外还有数十位书童候着,若是有些考生忘记带了笔墨纸砚等物,可朝着那些书童打声招呼,自然会将想要之物送来。不过若是被发现有人起了坏心思,也能将他送走了。”
诸位考生朝着三位考官行了一礼:“多谢考官好意,吾等必当尽心尽力!”
黄震西清了清嗓子,又继续说道:“本次白鹿书院春试分为两天,第一天为经书典籍,第二天为礼乐辩道。无论本州外州,不论世家大族或是贫苦之人,白鹿书院唯才是举。州守可是说过,这次的前三甲便可去都城赶考,替青州城的读书人拿回往日的荣誉,因此这其间的银钱,都由州守一人所出。”
诸位考生听闻,均是暗自赞叹着州守的大手笔,只是看着大厅之内如此多人,想要取得前三甲如何容易。一些年近古稀的读书人都要来赶考,看来这次的春试必定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黄震西从旁边举起了一根小木棒,示意旁边的几位书童将大锣抬了上来,只见上面缠绕着红布十分的喜庆。黄震西朝着上面用力了敲打了三下,嘴中默念有词:“天地人和,妙手偶得。青州城白鹿书院春试,得天意而启!”
随着黄震西话音刚落,站着外面的书童每人拿着厚厚的一沓牛皮纸走了进来,拿到了三位考官的前面,上面有红泥印鉴盖着,显示着无人在半路打开这考卷。
三位考官点了点头,各自拆开了考卷之后递给了书童分发下去,为了防止作弊,又每人分发了数张草纸。不一会的功夫,整个大厅之中鸦雀无声,只剩下静静的呼吸之声和偶尔的咳嗽声,以及细微研墨的声音。
这时一位书童端来了香炉,将火折子递给了黄震西后退了出去。只见他将火折子引燃,点燃了香炉上竖着的檀香,朝着挂着的圣人像行了一礼之后,将香炉端正的摆好。一为计算着时辰,二位提神醒目,希冀各位考生能够鲤鱼跃龙门,展翅九万里!
秦川拿着考题,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考题与孟青手中的那份几乎相同!除了有几题为论道叙政,并非有固定之言,而其他的史书典籍等,均是秦川提前准备好之语。因此秦川将狼毫笔拿出,仔仔细细的研墨,片刻的稳定心神之后,方才写下了第一笔。
然而作为惊讶的却是关朗,看着考题之后两眼发白,头脑竟然有些昏沉,一时间不相信这考题的真实,狠狠的掐了自己数下,等到那熟悉的疼痛感传来,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秦川的身份。
那日他十分的自信将考题告知关朗,还让他去旧书摊之中寻找答题之言,关朗还笑他是魔怔起来,想不到他真弄到了白鹿书院春试的考题。怪不得他敢与孟青产生嫌隙而不畏惧,看来秦川手中留着许多的底牌。
不过既然秦川送了这样一份大礼,关朗自然不会辜负,闭着眼睛思索几下,朝着最熟悉的考题写去,毕竟当时只觉得秦川并不靠谱,对于考题并未做好周全的准备,此时关朗的心中还有一些懊悔不已。
秦川此刻洋洋洒洒的写着,不时的用眼瞄着四周,发觉孟青才是最为迅速,根本不看考题而是直接下笔,看来是提前将答题之言背得滚瓜烂熟。
而旁边的沈凌秋,此刻看着她的侧影,饶是秦川情窦未开,竟也是有些着迷起来,终于知晓那青州城的读书人为何都要多看她两眼,当真是有别样的韵味。只是她看不起青州城的读书人,秦川心中对她有着怨气,因此巴不得她这次考不上白鹿书院,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宁州城。
但是沈凌秋的下笔速度,丝毫不慢于孟青,秦川一时间觉得是不是整个青州城都知晓这份考题,竟然有人下笔如此之快。秦川稳定了下心神,沾了几下墨水又重新挥毫起来。
这时黄震西及另外的两位教习开始沿着檀木案几间的小道走了起来,用余光瞥着众位考生的考题,遇到满腹经纶之人点头称赞,站在旁边多看了几眼;若是遇到文思枯竭之人,默默的摇了几下头,转眼就到了另外一处。
如此的走动着,倒是让一些考生分外的紧张。
这次青州城白鹿书院的考题,从山川河流到人物典籍,可谓是无所不有。甚至是一些考题翻遍古书,都不一定能寻到答题之言。就算是日阅经书,此刻也是挠头骚耳。因此能在此次白鹿书院的春试之中拔得头筹者,必当是青州城读书人的种子,能够在都城之中光华夺目,让青州城白鹿书院的名声再次传遍整个隆国,甚至是让那另外几处文坛圣地汗颜。
这时黄震西不禁想到门口照壁上的神秘人所写的《白鹿书院赋》:
“青州城有一地,名曰白鹿书院。其年数百,其子数万,旧时辉煌,上至庙堂之高为万民请命,治国之策侃侃而来;下有江湖之远传道授业解惑,与清风露水为伍而怡然自得。传承未曾断代,桃李遍布天下。时人称隆国文坛执牛耳者,必是白鹿书院。于外邦人言,乃是知晓白鹿书院而不知太学院。虽处于穷山恶水之地,然而闻名于世间。然数十载,无一入都城太学院者,却有作奸犯科者,虽至青州城,但不至青州读书人。于隆国文坛笑称白鹿已死,再无读书人种子,外邦者不屑与其为伍。每每念至此处痛心不已,然则何焉?人也?岁也?”
白鹿书院某夜,被一神秘人进入,悄无声息的写下这《白鹿书院赋》,让院内的几十位教习面红耳赤,无言面对青州城的读书人,甚至有人丢下经书典籍,去城外做了一位农夫,从此只问桑田事,世间再无吟诗人。。
黄震西想到此处,老脸也是一红,若是这次白鹿书院再不能出现几位文人,那这白鹿书院怕是就此沉沦下去,不知何时才能东山再起!
正在这时,黄震西走到一位少年旁边,沧桑的脸终于泛起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