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圣旨到!
“我已经在研究后面的对手了。”
几天前的曹丕,完全可以这样自信的说道。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非常响亮的耳光,并且告诉他重头再来吧。
这让曹丕一时间连休息的心思都没了。
顶着一对大大的黑眼圈,曹丕直接跟崔琰与司马懿吩咐道:
“我不管到底发生了什么,司马懿,你今天一定要把曹植那边的事情探清,如果杨修亦或者是杨修请到的帮手已经离开了曹植,那就干脆把他们全都请过来。”
“告诉他们,只要是能够帮我上位,我一定不会亏待他们。”
“还有崔公…麻烦您尽量去打探一番父亲这次所谓的‘考核’到底是什么一种形式…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到考核开始之前,我们仍旧是一头雾水的话,我担心大哥那边…”
曹丕扶着脑袋,露出一脸的愁容,坐在他面前的崔琰与司马懿自然也颇为无奈。
司马懿对于曹植那边的问题,显得是相当的自责:
“主公,四公子那边的情报,全赖我没有多加审查,您放心,如果杨修有意愿加入我们的话,我一定会尽全力为主公争取到他——”
崔琰也点了点头说道:
“丞相那边的口风,我这就去探,还请主公稍安勿躁。”
曹丕颔首,长舒了一口气,不禁感叹道:
“世事难预料,没想到情况变化的竟是如此的突然…难道…难道我真的注定无法继承父亲的位置了吗?”
当然,他的话,没有人能够回应。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是半个月过去。
入了秋之后,邺城的天气迅速的转凉,整个城池的上空,每每都飘着一片吹不散的阴云,似乎给城中的每个人都填了不少的烦恼。
前不久,曹操公开了立嗣一事,确实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主要是公开,这其实让不少人都有些犯嘀咕了。
很多人都认为立嗣之争多少都跟那些肮脏龌龊的手段挂了等号,很难想象曹操在布告里所说的每个一段时间,都会向邺城所有的人公布两位公子在阶段性的考核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是的——不只是考核的程式被公开了,连带着一切参加的人员也都公开了。
包括每一项小考核的考核官在内,参加考试的不仅是有曹丕和曹昂两人,甚至曹操还特意做出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决定,那就是每一个参加考核的人,都可以带上多达两名的智囊团——
智囊团?
布告里的说法是这样的,但看了布告的人基本都明白,这所谓的智囊团,其实就是公开表示对两位公子进行支持的臣子。
这一决定放出来,立刻就让原先阴云笼罩的立嗣之争变得晴朗宁静起来。
为什么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很多人其实对于立嗣之争的看法都是相同的。
既然这背地里会有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自然就代表这其中的风险巨大。
但同样的,风险大,也意味着收益高,能够成功的选出未来的主君,并在其还未确定继承权时就追随他,这可是一件莫大荣幸的事情。
所谓从龙之臣,真的成功了,未来的名声与地位根本不用发愁。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不排除有那种甘愿奉献不求回报的人,那种自然是例外。
但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之下,很明显,不少人都是有着降低风险的需求。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自然就是所谓的背后交易。
成功了,收益少不了,除了事情,屁股一拍,直接走人,这已经近乎成为了一种共识。
可曹操这番操作,几乎是从根本层面,直接堵死了一切想要趋利避害,坐收渔利的人的参与。
规则上清清楚楚的写着,除开带着的两名智囊团以外,不允许再有任何人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考核之中。
连亲友团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果真是堵死了一切投机取巧的道路。
这下…那些原本观望的人,直接就被曹操踢出了游戏。
关键这一手,还不知是杜绝了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另一个方面,他还让一切阴谋诡计无所遁形。
为什么呢?
公开了表明自己的近臣在何处,一但有任何一方的近臣出现了意外,矛头只会指向他的对手。
——
总之,考核的规则一出,邺城突然就安静了。
那些看似在背后鬼鬼祟祟推波助澜的人突然消失的一干二净。
不过,具体考核的内容,似乎还没有公布,据曹操所言,这次的考核将会持续半年甚至一年之久,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能力,也会导致如果两位公子以及其身边的人并没有强大的综合能力的话,是很容易在最后的评判中出于弱势的。
当然,这些…就不是吃瓜群众们需要去思考的事情了。
这次立嗣风波,从开始的传言阶段,再到后面的暗流涌动,人人猜忌,最后到如今的彻底澄清,算是让本无战乱的北方好好的紧张了一次。
只是,既然已经归于平稳,就等曹操如何发号施令,那么剩下的内容就不是寻常人需要担心的了。
所以说,吃瓜嘛,没什么不好的。
——
但…除开立嗣。
真正引爆了邺城的事情,还在后面。
而这一次,也没有什么所谓的传闻了。
因为,这件事情的到来,本就是注定的。
……
建安十五年秋,平静的邺城城外,迎来了一匹快马。
实际上,此人带着的消息,已经是三天之前的事情了。
但即便如此,他也很难想象,当他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邺城该是怎样一副光景。
雄伟的邺宫城,今天也是一反往常的冷清,一大早就开始有人坐着马车,匆匆赶至城内。
平日里,曹操一般都在丞相府休息,可是…就像是早就知道了要发生什么一般,包括曹操在内,他的所有儿子,今天都已经来到了宫城之内。
文武百官自然更不用多提。
所有人都无比严肃的恭候在城中。
直到——
一匹快马,穿过了邺城的南门,沿着城中干道,一刻不停的直接来到了宫城之前。
“圣旨到!!”
来者不知道多少次模拟过此情此景,但喊出来的时候,却仍旧是带了一丝不自然的沙哑。
但没有人会在乎他的声音如何。
反倒是他话中的内容,某种程度上,算是昭示着这东汉末年一个无比标志性事件的发生。
“大汉丞相曹操接旨!!”
曹操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一身漆黑官袍他此刻虽鬓发花白,却难掩身上威严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