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单位就碰上一件烦心事,换军装时,丁慧敏发现裤子穿上刚刚好,都不用系腰带了!烦死了,这可怎么办?尽顾吃了,胖了都没有感觉到,赶紧减肥!好长一段时间,她吃得更少了,本来面食就吃得不多。
天气暖和了起来,树木、小草都绿了,大地又重现生机。在军区某训练基地举行军事演习,记者站除了宋大姐和丁慧敏外,都被抽调到现场协助报导。就在这时,又接到新的任务,到军区最西边的边防团,去报导高原温室蔬菜大棚的情况。分社征求刘站长的意见,是否能调配人手来完成采访任务,如果有困难,可以协调相邻军区的分社来完成这次采访。刘站长是个工作责任心很强的人,怎能让自己的任务让给别人来做,那样不是显得记者站工作能力不行吗?当即表示,没有问题,其实心里也没有底,因为只剩下丁慧敏可以调配了,这次是高原,不知道小姑娘能不能适应,如果她表示有困难,只能再跟领导解释,说她最近感冒去不了。刘站长跟丁慧敏打电话,想听听她的意见,没想到,丁慧敏回答很干脆,没有问题,自己身体健康能够适应高原,一定尽全力完成采访工作。刘站长大为感动,但是毕竟不放心,又跟试飞场团长老高打电话,协调车辆、司机等问题。本来老高想安排老一点的同志开车,带丁慧敏去采访,想着老同志有经验。但是刘站长不这么想,新老同志在一块不好交流、沟通,反而不好照顾,点名让赵岭去,毕竟他们俩熟悉一些,而且年龄相仿,有些话可以直说。刘站长还要求老高派试飞场刚到的新越野车,车况好些。老高笑着说,你都指示了,我还敢不执行吗?老高是宋大姐的爱人,都好说话。刘站长还是不放心,又跟赵岭亲自交代,说了好多高原的注意事项,并叮嘱多带几个氧气袋,最后说了,一定要保证丁慧敏的安全,宁可采访任务完不成,也要平安地把她带回来。
第二天,吃完早饭他们就出发了。要去的地方离丰澄有五百多公里,一路上赵岭跟丁慧敏讲解高原要注意的事项。这个团他来过两次,此团驻地就在某县城边上,海拔3800米左右,不算很高,但是第一次来一般都有些高原反应,赵岭身体素质好,反应不是很大。车在马路上飞驰,渐渐地,道路两旁的植被多了起来,山也多了起来,蓝天近了,白云近了,远处的雪山也近了。这样的美景,丁慧敏还是第一次看到,刚开始她还一直盯着窗外欣赏,慢慢地就觉得呼吸沉重,头部阵阵跳痛,话也说得越来越少,后来干脆就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不说话了。赵岭感觉到丁慧敏不说话了,就看了一眼,见她表情痛苦,就知道有了高原反应。于是,就让她拿出氧气袋,吸点氧气,缓解一下,并叮嘱她不能一直吸,只能间断地吸,能忍受尽量忍受一会儿,这样做是因为吸入氧气浓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氧中毒,从而加重机体的缺氧症状。吸了氧之后,丁慧敏脸色稍微缓解了一下,但是随着海拔的增高,她吸氧越来越频繁,脸色也更难看了。海拔高了以后,车子也“难受”,尽听见低沉的轰鸣声,速度却提不起来。
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才到达目的地,团长去开会了,政委来迎接他们,看到丁慧敏脸色不太好,政委很是担心,让人带她去吸氧室去吸氧,丁慧敏强打起精神,说只是累了,休息一会儿就好了。政委于是安排他们先到食堂吃中午饭,丁慧敏见到了久违的米饭和蔬菜,白白的米饭、绿色的蔬菜,还有油光透亮的鸡丁,令她食欲大开。但是吃了两口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米饭是夹生的,蔬菜似乎也没有熟,一股青菜叶的味道,鸡丁硬还不说,她还发现了血丝!丁慧敏看着赵岭,赵岭明白她想说什么,低声对她说,高原东西做不熟,多嚼会儿就好了。好不容易吃完这顿饭,丁慧敏赶紧找到政委到蔬菜大棚去,赵岭拿着氧气袋也跟着,看到大棚里各种蔬菜新绿惹眼、菜香醉人,她心情大好。团长跟她介绍,蔬菜是自己种的,鸡、鸭、猪等也都是自己养的。现在,他们天天都可以吃到新鲜菜了,保证了官兵的身体健康。团政委还介绍,团里对以前的温室、猪圈等进行改造,使温室能够控温、保温猪圈能够保暖、田园化菜地能够自流灌溉;设计建造了“半地下、双土墙、挡风式“的双保险结构温室大棚,攻克了因高原气温低、蔬菜生长期短的难题。丁慧敏跟着政委到处看,认真记,忙了一下午,中间还吸了好几次氧。由于这次没有摄影师,只好让团里找一个相机,找一个摄像技术好点的多照一些,让编辑去选择,由于阳光已经不够充足,只能等到第二天再照了。其实已经这么晚了,也不可能回去了,一个开夜车不安全,再一个司机体力也受不了。
这个县城海拔高、又偏远,暂时还没有接入国家电网,是自行发电,晚上十点之后就全城停电了,这个时候大部分人也都睡觉了,可以节约能源。各单位自行配有发电机,需要的单位就自行发电。部队的发电机没有紧急情况也不启用,而是采用应急电源,一般也只保障机要室、值班室、岗哨等重要部门,其他的只配备手电筒。所以部队官兵九点多就就寝了。
吃完晚饭,丁慧敏想着早点睡,这一天也够累了。但是躺在床上,哪里睡得着?白天忙的时候,分散注意力,还不觉得头有多痛,晚上一个人静静地睡着,周围一片寂静,觉得头更痛了。她翻来覆去,只能靠吸氧来缓解头痛,但是她知道氧气袋毕竟容量有限,而且数量也有限,这还是赵岭把所有的氧气袋都留给了她,所以她只能尽量少吸。由于唇干口燥,丁慧敏白天喝了不少水,她观察到团里只有一处厕所,独立设置营区的一侧,没有看到营区有女同志,估计也没有女厕所,也就没有敢上。到了晚上有点憋不住了,但是院子里漆黑一片,一个人也不敢去呀。斗争了半天,还是去找赵岭陪着去。丁慧敏来到隔壁,敲了几声门,没有反应,又敲了几声,才从里面传来一声:“谁?”
“我!”丁慧敏回答道。
一阵手电光晃动之后,赵岭走了出来。
赵岭睡眼惺忪,看得出来,他已经熟睡了,“是丁记者呀,怎么了?”
“陪我…去趟…厕所?”丁慧敏有点难为情。
“哦,我穿上衣服就去。”
赵岭出来后,拿出了一件大衣披在了丁慧敏身上,“高原晚上很冷,你也不多穿点衣服,你看你都有点发抖。”
走了两步,赵岭赶紧扶着丁慧敏走。“不用扶,我能走。”丁慧敏说道。“你的脚步有点不稳了,我扶着你赶紧去。”到了厕所,赵岭先进去看了一圈,确定没有人才让丁慧敏进去,“我在外面看着,你去吧。”赵岭说道。
回来的路上,听到丁慧敏沉重的呼吸声,赵岭有点担心,“你是不是很难受?回去赶紧吸点氧吧。”丁慧敏点点头。
赵岭回到房间怎么也睡不着,看到丁慧敏那样虚弱,不知道她能否坚持住,别因为高原反应而生病那就麻烦了,张站长把丁慧敏托付给他,责任重大呀,他恨不得坐在丁慧敏旁边看着她睡着,心里才能踏实。
丁慧敏更是睡不着,越睡不着越头疼,越头疼越睡不着,只能靠氧气袋来缓解不适。一个晚上丁慧敏只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睡了一两个小时。天刚刚亮就起床了,反正也睡不着。
吃完早饭后,政委就找人拍了一整卷的照片让丁慧敏带回去。
回去的路上,赵岭的车开得飞快,他想早点到平原地带,让丁慧敏赶紧恢复。丁慧敏一路上靠在座椅靠背上,闭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表情很痛苦。到了平原地带,他停下车,想让丁慧敏下来走走,缓解一下症状。丁慧敏下来走了两步就坐在路边上,说还是头晕、胸闷。于是赵岭赶紧开车往回赶,直接把她送到了医务室。马医生问了问情况,给丁慧敏量了血压,测了脉搏,观察了一会儿,就跟他说,这是“醉氧”,扶她回去好好休息,问题不大,又开了一些维生素c片。什么是“醉氧”?“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等症状。
赵岭把丁慧敏送回寝室,宋大姐看到了他们,就赶紧过来帮忙,赵岭就跟她说了大概情况。宋大姐说:“我送她回寝室,你去给她弄点吃的吧。”
赵岭赶紧回去让妈妈做点饭,妈妈知道情况后,就做了一碗菜粥。赵岭把粥送到寝室,宋大姐对睡在被子里丁慧敏说:“坐起来吃点饭吧?”丁慧敏睁开眼睛,吃力地坐了起来,宋大姐帮她披了件衣服。丁慧敏拿着碗,小口地吃了起来。
“晚上想吃什么,我让我妈做去。”赵岭问道。
“这还没有吃完呢,哪里就想到了晚上。”丁慧敏回答。
“我好先让我妈准备。”
“不用麻烦你妈了,你到食堂帮我打点饭吧?”
“食堂吃面条,你又不爱吃,还是让我妈做吧。”
宋大姐坐在旁边直想笑,丁慧敏看出来了,赶紧对赵岭说:“你先回去吧。”
“那我晚上再来吧。”赵岭说道。
“你这两个孩子,都快六点了,那还吃什么晚饭?小赵,你也还没有吃饭吧?赶紧回去吃饭吧。慧敏我看会儿,晚上我去给他买点零食,饿了垫点。”
“大姐,不用了,我这里好多零食。”丁慧敏说道。
赵岭走后,宋大姐在心里想:这两孩子都不错,可惜呀,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丰澄人,没有可能在一起,要不然,她这个做大姐的,一定要给他们牵线。
丁慧敏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感觉好多了,虽然还是疲惫,但是也要起来呀,稿子还没有写呢。早上吃饭的时候,赵岭看到她,赶紧过来问她怎么样了?她对赵岭说,没有什么问题。
一上午,她奋笔疾书,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篇通讯稿,问宋大姐怎么送给分社。宋大姐跟张站长联系,张站长听说丁慧敏完成了采访任务,高兴不已,跟宋大姐说老高那边如果有人来省城,让他们带过来。宋大姐又联系老高,老高告诉她下午就有人去省城。中午刚吃完饭,就有人从丁慧敏这里取走了稿件和胶卷。
晚上,赵岭吃完饭等着丁慧敏,想带她散散步,主要还是想了解一下身体状况究竟怎么样?
单位好多人都看见了昨天赵岭扶着丁慧敏到医务室,也了解了他们一起做采访的事,在一起聊聊天也没有人多嘴多舌的。今天没有试飞任务,赵岭带着丁慧敏走进了试飞场,他们一直沿着跑道向前散步。
“现在好多了吧?”
“基本上恢复了,还是有些乏,我在山上呆一天就像进了地狱,那些官兵常年在上面生活、训练、执勤,没法想象他们是怎么忍受的。”
“是呀,没有办法,国家每个地方都需要守护,必须有人去奉献。”
“嗯。”
“昨天你可把我吓坏了,一路上表情那么难受。晚上半夜起来,你一直在抖,回去我都不敢睡,就怕你身体顶不住,生病了。”听到这话,丁慧敏感觉到心里一股暖流。
以后的日子里,丁慧敏常常外出采访,有时候跟其他同事一块,有时候就自己一个人。跟赵岭一块去采访的机会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其他司机来开车,因为赵岭大半年都在攻克某进口发动机的维修技术。丁慧敏也利用工作之余考取了记者证,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记者,以后赵岭再喊他丁记者,她也不用不好意思了。
这一年的探亲假里,爷爷和丁慧敏的一次谈话中流露出想她回上海的意思,但是丁慧敏觉得自己在工作上刚刚起步,不想这么快就回来,过几年再看。爷爷知道她的脾气,也不再多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