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福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四百一十一节 全面崩溃的俄国

第四百一十一节 全面崩溃的俄国(1 / 1)

大周四十年的冬天,对俄国軍队是煎熬,对俄国平民何尝不是煎熬。

战争中动员了300万人次的兵力,结果后来200万主力被包围,又迫于无奈之下,仓皇组建了100万新兵,以4000万人口的基础,俄国人先后动员了400万以上的总兵力,这种动员能力即便是放在一战时期,也很难承受,更何况现在的,一个农奴制的俄国。

虽说如此规模的兵力,是在英国提供了超过一半军费支持的情况下动员起来的,但劳动力的损失却不是金钱可以弥补的。从去年秋天开始,全国性的大范围骚动就开始了,城市首次大规模暴动,沙皇一度逃离了皇宫。

但俄国人在咬牙坚持,从未有过农奴起义建立新王朝经验的俄国,暂时也不具备王朝倾覆的危险,这些乡村和城市的骚动,更像是一场贫民暴力的狂欢,打砸抢烧一气之后,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很快就被镇压了。

镇压如同捂盖子,可以遮掩矛盾,无法解决矛盾,反而会让矛盾继续酝酿,积压更大的压力。

矛盾的根源往长了说,是俄国农奴制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工业时代的发展,往近了说,就是劳动力缺乏破坏了经济基础。主要是农村,贵族虽然有当兵的传统,这种规模的大战,俄国贵族阶层可以说是全部参军了,但一百万贵族,是无法撑起四百万俄军的,因为不是每一个贵族都能服役,妇女、儿童、老人至少占了一半以上,还有大量在政府部门任职,大量想尽办法逃避兵役,能参战的贵族充其量二三十万。因此参战的主力,还是农奴。

一个农奴一旦被选中参军,和平时期他们的服役期长达25年,得到的回报往往是自由身份,甚至有可能从农奴变成拥有农奴的小贵族地主。

大量青壮农奴,被管理他们的乡村地主送到軍队中服役,农村劳动力立刻缺乏。去年受到的影响最大,俄国农业减产了三分之一。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农业减产三分之一,别说出口了,俄国粮食将无法自给自足。

于是到了冬季,马上就青黄不接了,俄国大地上,爆发了普遍性的饥荒。

饥饿的农奴丧失了理智,他们集中冲击贵族庄园,希望从贵族的仓库中得到过冬的口粮。农民都开始挨饿的情况下,城市的物资供应必然中断,城市居民再次掀起反战暴动,打砸抢了所有能抢的地方,面包房、银行和珠宝店是重点受照顾的地方。

沙皇再一次逃出城市,在近卫部队的保护下,躲入自己的皇庄。此时沙皇尼古拉一世知道战争打不下去了,他早就知道打不下去了,只是无法接受中国人提出的要求。谁敢把本国的軍队投降当作谈判的条件呢?那是疯了!

尼古拉一世是一个荣誉感很强,很能自律的沙皇。

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但是对学业不是很热心。不喜欢读书,但对军事很着迷,看过很多军事方面的书籍。于是青年时代就进入军中服役。不过他和战友们的关系不好,因为他的性格跟典型的俄国人格格不入。

他十分虔诚,严格遵守东正教教规,很能约束自己,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宗教活动。他不吸烟,不喝酒,每天都坚持散步,锻炼。

他每天的生活像一架有规律的时钟,这种人完全不像是一个俄国人,反倒像是一个德国人,加上又不善交流,对同时要求也很苛刻,导致大家都认为尼古拉是一个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负的人。

这种性格的人,本是有机会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惜的是他碰上的不是一个好时候,而是一个农奴制濒临崩溃的时代,所有人都能看出俄国的问题,但所有人都找不到办法,所有人都不敢动农奴制这个禁忌。

所以尼古拉一世甚至一开始就不想做这个沙皇。他父亲亚历山大二世死的时候,他的哥哥在波兰,他身在莫斯科,结果两兄弟同时在两个地方向对方宣誓效忠。有人说这是一个误会,他哥哥娶了一个波兰女公爵为妻,认为自己失去了继承权,所以向自己的弟弟宣示效忠,而弟弟以为兄长的继承权在自己之前,所以向哥哥宣示效忠。

实际上这反应的是,俄国皇子们对继承沙皇之位的排斥,谁都不想接这个烂摊子。如果俩人关心皇位的话,不可能不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把皇位继承发展成一种文化的欧洲人,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疏忽。

甚至连他们的父亲亚历山大一世之死,在历史上都充满了迷雾。亚历山大一世,也是力图改革的皇帝,任用斯佩兰斯基这样的俄国精英的同时,还从欧洲聘用了大量的专家进入政府,但可惜亚历山大一世失败了。只有因为改革,有军官集团密谋反叛他,得知消息之后,亚历山大没有选择镇压,而是躲去了黑海疗养,并在疗养地宣布死亡。

有人说他没死,而是化名一个叫做费奥多·库兹米奇的老人,这个老人一度被警察驱逐到了西伯利亚。他学识渊博,待人宽厚,人们发现,他对当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对一些名人事迹如数家珍。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俄军开进巴黎时的盛况,甚至能一个一个地说出当时沙皇身边的随员。有人说他在某段时间内经常收到一个名叫玛丽亚·费多罗芙娜(亚历山大一世母亲的名字)的女人寄来的钱和衣物。

一位曾参与医治亚历山大一世疾病的医生,从不参加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当费道尔·库兹米奇死后,他却亲自领着大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他流着泪说:“沙皇这下真是死了。”

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办公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费道尔·库兹米奇的画像。费道尔·库兹米奇死后,一位富商出资安葬了费道尔·库兹米奇,并在墓碑上刻上“上帝的选侯”,“上帝的选侯”是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后天主教教皇颁给他的。前苏联曾挖开沙皇时期的墓室,而亚历山大的墓穴里什么也没有。

这一切都只是传说。可信度不高,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突然离世,却跟这一时期的俄国政治局势有分不开的关系。

继任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没有能力解决这个死局。而且他对政治工作向来不感兴趣,他更关心军事。尼古拉记忆超群,工作勤奋,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6至18小时。他崇尚严明的纪律,反复强调法律和秩序,经常亲自巡视军队、教育机构和国家机关,每次巡视都要对当地的工作作出评论,指出缺点,并给出更改建议。

当十二月党人趁着尼古拉一世兄弟连推让皇位,而让俄国皇权十余日悬空的机会,发动起义之后,尼古拉一世没有像他父亲那样逃避,而是决定对起义者进行镇压。调来了炮兵部队,向集结在广场上的起义军开炮。

尼古拉一世只信赖军队,他的周围都是军人,在位后期他的直接助手几乎没有一个文职人员。一切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在内,都很缜密和精确。在俄国行政机构极端腐敗和混乱的情况下,古拉一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往往越过正式的渠道,他讨厌审议、磋商或其他程序上的拖延,派专使到俄罗斯各地去执行特殊使命,这些专使大都是跟随他左右的将军。

可以说,尼古拉一世本身就是一个军国主义的沙皇,这也是为什么他敢于向中国拔刀,因为这种人物,往往理性不足,迷信武力。现在他却要亲自命令他引以为傲,十分信赖的軍队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当他向被紧急召集到皇村的官员们宣布他的命令时,外交大臣却一脸痛苦的表示:

“陛下,不用下这个命令了!前线軍队已经投降了。”

没人知道尼古拉是怎么想的,他只是呢喃了几句,“很好”,“很好”。

外交大臣也是刚刚知道消息,本就要来向沙皇报告,沙皇却巧合的召集大臣,他还以为沙皇已经知道了,就是准备讨论这个问题的,谁知道沙皇并不清楚,反而决定下令要前线軍队投降,外交大臣这才说明了情况。

此时在前线,俄军正士气低落的向东进发,败兵都肯定士气低落,降兵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向东进发,也不是为了进军,而是赶去投降的。奥伦堡是无法接受大规模降兵的,哈萨克地区条件却相对较好,物资充足,铁路至今还没有断绝,冬季除非有暴风雪,否则铁路一般是不会中断的。

此时战场上被破坏的铁路正在抢修,铁路修通之前,没有办法给俄军提供给养,这对断粮的軍队来说,十分危险,没有吃的,很难保持秩序。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俄军被要求按照编制,逐步前去投降。

负责安排投降事务的,是俄军的副司令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至于原来的统帅缅希科夫,在兵变的时候选择了自杀,自杀前签署了文件,委托戈尔恰科夫接替他的职位,同时命令全体俄军投降。

最新小说: 朕(王梓钧) 我栖春山 恩断义绝 夺欢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梦回二战2 公子上朝 我和死对头都重生了 逍遥四公子 嫁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