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福书院 > 历史军事 > 重生嫡女不好惹 > 心悦君兮君不知(魏紫炎番外)

心悦君兮君不知(魏紫炎番外)(1 / 1)

我知道如果我不能及早阻止她,那么结果将会对我很不利,但是就在此时,天循门传来消息,三师兄和五师兄因为争夺师傅留下的一本武学秘籍而大打出

但是她那么倔强,我说的她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是我,听到她如泣如诉的声音不知道如何再继续下去,我的心不够狠,师傅生前就曾经这样告诉过我。

我知道她已经开始行动了,她是个很聪慧的女子,虽然她改变的都是一些小事,但是以她的聪明才智我知道,她完全有扭转自己命运的机会,我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进到她的梦境中和她好好的沟通一次。

我几乎是狼狈的退步了她的梦境。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有一点点的难受,似乎心尖处被撕开了一个小口子,那种感觉很陌生也让我很慌乱。

这是她前世最后的样子吗?

怎么会是这样?

一片虚无之中,她一个人跪坐在地上,身上满是伤痕,脸上还有一条狰狞的伤疤,从眼角直到嘴角,她的眼睛虽然很大却满是茫然和空洞,我走到她面前,才发现那双眼睛什么看不见。

月夜静谧,我闲来无事,便施法进到她的梦境。

我四处收集关于她的信息,知己知彼我才能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可是知道的越多,我对这个上官凝就越感兴趣。

我好奇的看着她,直到她走下马车带着自己的丫头上了晟阳王的马车,她怎么会和晟阳王有交集呢,前世里两个人是互不相识的呀,难道这是她故意为之的吗?

这样的千金小姐不该是娇滴滴的嘛,怎么会是这样的?

我一直生活在山上,除了二师妹春馨,我从未见过女子,但是我却知道,世间恐怕再难见到那样美丽的女子了,她的年纪应该还很小,还没有我的年纪大,可是那马刚刚被惊了整个车厢几乎翻转过来,但是我竟然没从那个小女孩的脸上看到一丝惊慌。

我第一次真正见到她的时候是在街上,她坐在马车里,一身雪白的纱裙,对面站着的男子应该是晟阳王,那日光线很好,所以即便我坐在茶楼里还是清楚的看见了她的容貌。

我知道释尘师太一向看人相面很准,不过不管是福泽他人还是如何,我的使命就是要让一切按照前世的轨迹运行下去,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命运。

福泽他人?

我去拜见了一次念慈菴的掌门师太,那释尘师太与师傅算的上是莫逆之交,因此对我也甚是关切,当我问到那上官凝的时候,释尘师太对我说,那个小小的女孩子身上戾气很重,但却是福泽他人之相。

那时候的天气已经很凉了,这个女孩儿不是上官府的嫡女吗,怎么偌大的院子里就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呢,这个女孩儿看起来也那么孤单,就和自己一样。

我进了上官凝的梦,却看见了幼时的上官凝,一个人哭着坐在一片荷花池的假山上,浑身湿漉漉的,我静静的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她的身子因为哭泣而微微发抖。

历任天循门的掌门都有一项法术,那就是可以随意进入他人的梦境,师傅进过上官凝的梦境,是想通过那样的方式让上官凝放弃复仇,顺应前世的天道轨迹。

我第一次见到上官凝,是在梦里。

师傅告诉我,如今青云城辅国将军的嫡女乃是重生之身,那女子前世惨死,这一世定是要翻云覆雨改写自己的命运,由此一来就必是会影响原本的天道安排,而我要做的便是阻止这名女子的所作所为,为此不惜任何代价,这是我也是天循门存在于世的意义。

再后来,师傅忽然生了急病,不等将后事交代清楚就撒手而去,我匆促的接替了天循门掌门的位置,那一年我十四岁。

师傅带我去了青云城东大街的一户人家,不知道为什么师傅非要说服那家的女主人在正门上悬挂上一面乾坤镜,那镜子是驱邪镇鬼的,可是我修道也有些时日了,那户人家院子里干净的很。

十二岁那年,我第一次跟着师傅下山。

师傅说:你并非俗世之人,也不必理会那些俗事,你的肩上肩负着的是维护天道的重任,为了坚守这份重任让自己能够完全客观的看待和处理那些有违天道的人和事,你要屏除杂念,断绝七情六欲,只有无牵无挂无情无欲才能够真正的担起维护天道的重任。

我知道师傅是天循门的掌门,而我是被师傅选中的接任掌门位置的传人,师兄弟们对我面子上面很尊敬,但私下里他们对我这个年纪比他们还要小的多的掌门候选人十分的不屑。

幼时的我不懂,看着师兄弟们每日里在山上恣意玩耍,而只有我被师傅困在屋子里,永无止境的学习和研修道法,孤独像是野草一样从我年幼的心地开始蔓延,渐渐的让我的性子变的清冷和孤僻起来。

从我记事起,师傅就每日里给我布置很多的功课,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小手指粗细的藤条,只要我背错经文的时候那根藤条就会准确无误的打在我的后背上。

师傅是个十分古怪的老头儿,我很少见过他笑。

魏是师傅的姓,据说我是师傅从苍愔山下捡来的弃婴,师傅捡到我时,我的身上只有一块白色带着兰花儿的小棉被儿,因为是初冬,若不是我卖力的哭喊,恐怕就要被刺骨的寒风冻死在那个冬日。

我叫魏紫炎。

最新小说: 穿成反派早亡妻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 持久严射 大唐之混世皇子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回到三国当皇上 佳偶天成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 重生之民国元帅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