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娇娘并不信自己是因为李绩网开一面才活了下来,正如她不信姜越之是恰好来看望自己的一样。
“杂种!杂种!”一旁的疯女人好像认出了姜越之,哐啷哐啷撞过来,将手脚上的镣铐撞在栅栏之上,疯狂地吼着。
一旁的狱卒非常了然地提溜着一串钥匙过来,打开了隔壁的牢笼门。
“国呼声公爷,是小的上,还是您来?”狱卒哈着腰问姜越之道。
国公爷?
看来李绩上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擢升自己的嫡系,从而替换掉前朝那些废物大臣们了。
沈娇娘敛眸想着,随后就看到姜越之转身进了隔壁。
那狱卒绞着疯女人的手,将她按在地上,令其动弹不得之后,还不忘捂住她的口鼻。
随后狱卒笑眯眯地奉承道:“其实用不着国公爷您亲自动手,免得脏了手不是?这女的还是先帝在时就关起来的,左右都是个死囚了。”
姜越之缓缓地走到女人的投钱,他垂眸看着一脸癫狂之色的女人,说道:“算起来,她还是我的姑姑……”
姑姑这个词,激怒了疯女人。
她拼了命地扭动着身体,昏暗的油灯灯火之下,女人的眼中有泪,有恨。她额角青筋直冒,却因为常年被关在这不见天日的诏狱中,力气根本敌不过身上的狱卒,只能以眼风凌迟着她面前的姜越之。
狱卒当然是知道其中秘辛的。
但狱卒却充耳不闻,权当自己没有听到任何的话。
姜越之撩开袍子,蹲了下去,以细白的手抚在疯女人的脖颈边,柔声说道:“姑姑在这诏狱里苟活够了,是吧?如今陛下已经入陵,想来姑姑是可以瞑目了。”
咔嚓。
是骨头被拧断的声音。
沈娇娘眼睁睁地看着姜越之面上带笑地直接将疯女人给掐死了。
他用干净的那只手从怀里取了张帕子出来擦了擦手,随后信手仍在地上,起身问沈娇娘道:“沈女史,看够了吗?若是看够了,便把安西虎符、玉玺和你手上有关孝慧皇后病亡的线索交出来。如此,我也好在陛下面前为你讨个全尸。”
“你栽赃了我,然后还想从我手上拿走东西?”沈娇娘冷笑道。
玉玺这东西不在,李绩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玉玺为什么会在沈娇娘手上?
当然是在她趁着渔翁去收那鹬和蚌时,直捣黄龙,把李绩的庆王府给捣了。还真叫她给猜中了,姜越之早就将玉玺送入了庆王府上,只肖他解决了李蒙和李褙,就能矫诏上位。
可惜,当初杀出了个沈娇娘。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时,李绩和姜越之这才发现玉玺失窃。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沈娇娘到底将玉玺和虎符藏在了哪儿,这找了四五日了,甚至都没能翻出但凡一点蛛丝马迹来。
再加上沈娇娘自称手上有关当年孝慧皇后病亡真相的证据。
所以即便这姜越之是把所有罪名都推到了沈家头上,李绩都没能下得去旨去彻底毁了沈家。
见沈娇娘如此态度,姜越之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问道:“沈女史不想去见见你的兄弟姐妹们吗?岭南艰苦,这一去,怕是就此天人永隔了。”
“所以呢?我交出了虎符和玉玺,他们便不用被流放了吗?”沈娇娘面色丝毫不改。
恰恰是因为这几个东西,沈家的人才能在背了这么大的罪名之后,还能好好活着。
若是交了出去,怕是立刻就会被处死。
诏狱里恶臭难闻。
此时的姜越之光鲜无比地站在狱门之外,而沈娇娘因为被下药昏了这么多天之后,形容潦倒地站在诏狱里头。
一个位至国公,一个身陷囹圄。
两相对比之下,姜越之由衷地感到愉悦。
他甚至觉得沈娇娘可以不必那么就就被处死,他要她看着沈家一个个赴死,他要看她痛苦不已的神色。
如非如此,不足以报那一剑之仇!
便容她苟且偷生又如何?姜越之冷笑了一下,这一世,他绝不会重蹈覆辙!
“这一路去岭南,难保路上不会出什么岔子。沈女史,他们眼下可还没出城,若是你交得痛快,也许能赶上见他们一面,自己可能也不必死。”
沈娇娘抬手朝姜越之招了招。
姜越之没动。
她又屈指招了招手。
“要说什么就现在说。”姜越之木着脸地说道。
然而沈娇娘却不开腔,只是依旧招着手,示意他靠近。
于是姜越之便纡尊降贵地靠近了栅栏,厌恶地问道:“到底要说什么?”
砰!
沈娇娘一把薅住姜越之胸口的衣服,将他猛地带着撞上栅栏,随后阴恻恻地说道:“姜大国公爷,我劝你最好是收敛些,摆正态度!现在是你求着我,而我……不介意带着那些秘密下地府。”
说完,她甩手将姜越之放开,施施然转身坐回了肮脏的稻草堆里。那神态,那气势,仿佛坐是不是阴暗的诏狱,而是沈家的大堂。
姜越之额角被撞了个红包出来,他没抬手去揉,只是一甩袖,直接离开了。
躲在隔壁不敢出声的狱卒这才赶紧手脚麻利地将死了的疯女人拖出牢房去,路过沈娇娘这一间时,心有余悸地用余光看了一眼她,没敢停留。
三天后。
沈娇娘重见天日。
也是到这时,她才知道朝堂上是彻底变了天。
魏林和郑湘被乞骸骨,告老还乡;京城内外的王氏弟子或是被明升暗贬,谪去了偏远之地,或者被迫请辞还家,剩下的都是当时不曾站队的中庸之辈。
所以李绩下诏,于开春之后的三月开恩科,广纳贤才。
他这一令,让大江南北的文人贤士看到了希望,一个个怀揣着雄心壮志与抱负,整装向长安进发。
被封了安西王的李褙眼下只差虎符便能顺利赶赴陇西整肃边疆,可惜这虎符还真就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于是他被迫留在了长安。
而李蒙却没有受到什么惩处。
他捞了个没有实权的淮南王当,在得了李绩首肯之后,带着华妃去了淮南封地。
至此,明面上,朝廷已稳。